经过漫长的期待与测试,百度文心一言——首款国产AI大模型终于在8月最后一天正式与公众见面。相信许多用户已经初步体验了它的强大功能。更令人振奋的是,百度在开放文心一言的同时,宣布将推出一系列全新重构的AI原生应用,让用户全面感受生成式AI在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四大核心方面的卓越表现。如今,基于文心一言的AI原生应用已率先落地,百度输入法率先升级,正式转型为行业首个“基于大模型的输入法原生应用”,从单纯的输入工具进化为强大的AI创作助手。用户只需在应用商店下载“百度输入法”App,即可解锁全新体验。
百度输入法全新上线的“超会写”功能,旨在成为用户的全场景“AI创作助手”。该功能基于百度自研的“智能Prompt生成模型”,能够精准识别用户意图,并生成相应指令,使文心一言生成的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显著提升复杂社交场景下的沟通效率。目前,“超会写”已涵盖“高情商沟通”、“神评论”、“神句配图”、“短视频配文”等多样化功能,不仅能帮助用户撰写、润色文案,还能成为用户的“互联网嘴替”。可以说,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是文心一言能力的延伸,主要聚焦于AI生成文字,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创作思路和灵感。
百度选择输入法作为AI原生应用的首个落地场景,可谓深思熟虑。相较于独立App的文心一言,输入法是用户每日高频使用的工具,直面用户需求。每天通过输入法在互联网上交流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将输入法与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优势结合,自然能吸引大量用户体验,这对百度的AI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AI大模型普遍面临一个难题:用户新鲜感过后,使用率迅速下降,尚未实现从玩具到实用工具的跨越。以OpenAI的ChatGPT为例,其用户规模曾一度快速增长,但在今年8月,根据Similarweb的报告,ChatGPT的月度全球桌面和移动网站访问量下降了3.2%,至14.3亿次。自今年夏季以来,ChatGPT的访问量已连续三个月下降。同时,用户在ChatGPT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在逐月减少,从平均8.7分钟降至8月的7分钟。事实上,ChatGPT并非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而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虽能处理大规模自然语言文本并生成内容,但仍有局限。AI行业从业者在宣传中可能夸大了AI大模型的能力,导致用户在体验后感到落差,新鲜感迅速消退。
普通用户使用AI大模型最常用的场景是网络互动,但单独的文心一言App难以直接在其他App中应用大模型输出结果,用户还需手动复制粘贴,这种额外操作降低了用户体验。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作为几乎能出现在所有App中的应用,借助输入法,百度的文心一言可以无缝融入微信、拼多多等常用平台。事实上,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已明确支持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拼多多、微博、知乎等平台,既能帮你撰写深度见解的知乎回答,也能为抖音短视频配高级文案,还能创作小红书爆款标题。这些平台不仅是信息接收地,更是用户表达自我的重要场所。表达能力对大多数用户而言稀缺,而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借助AI大模型的力量,弥补了用户的知识短板,真正抓住了用户痛点。
当然,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由于文心一言并非端侧大模型,而是部署在百度的服务器上,每次输入输出都需要网络连接,导致等待时间较长,影响输入法的高效体验。此外,为避免资源浪费,百度输入法设计了“灵感值”代币体系,每次使用“超会写”需花费3个灵感值。用户每天能获得25个灵感值,即每天最多使用8次“超会写”。若用户选择购买灵感值,188元可购买8000个灵感值,相当于1元可使用14次“超会写”。与OpenAI每月20美元的ChatGPT Plus(每3小时25次对话限额)相比,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定价并不便宜。因此,尽管百度输入法的“超会写”极具价值,但定价策略可能限制部分用户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