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作者:金梅,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中国有谚语“富不过三代”,英国人言“Clogs to clogs in three generations”(三代穿回下田鞋),美国人说“Shirtsleeves to shirtsleeves in three generations”(三代穿回烂衬衣),这些关于家族传承的诅咒似乎从未被打破。然而,历经四代传承的科勒公司却完美破解了这一“三代命运咒语”,成为美国最庞大的家族企业之一。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家族企业之一,科勒在150年间始终保持着行业创新领导地位,其业务版图遍布全球,涵盖厨卫、动力系统、酒店和世界级高尔夫球场等多元领域。尤其在核心厨卫业务中,科勒始终秉持“缔造优雅生活”的理念,致力于“使每一件产品都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这份辉煌背后,是几代科勒领导者的卓越远见与独特风格,他们共同铸就了科勒公司的非凡成就。
01 第一代:创业传奇
1873年,美国陷入19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这场持续五年的大萧条导致数千家企业破产。约翰·麦克·科勒(下文简称约翰)的岳父经营的一家农具铸造厂也在这场危机中倒闭。同年12月3日,29岁的约翰以50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家仅有12名雇员的小型铸铁厂,科勒公司由此诞生。今年正值科勒公司成立150周年。
与岳父的绝望不同,长期在希博伊根歌剧院担任艺术经理的约翰找到了破局之道。面对产品销路受阻的困境,他创新性地提出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允许农民用土豆、鹅、毯子、木材、培根等物品交换农具,并用这些物品支付员工工资,公司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约翰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机遇。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美国,虽然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但效率提升和社会稳定也使许多人腰包鼓起。富起来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是科勒公司发展的契机。
约翰接手公司后,开始为新兴的富裕阶层提供艺术性的庭院铸铁工艺制品。这项业务迅速占据了公司销售的五分之一,也将“艺术追求”深深烙印在科勒的基因中。追求艺术极致的约翰将高质量视为科勒的生命线,他曾说“科勒的每一件产品,都要代表那个时代的最高标准”,并在所有产品上印上科勒家族的名字。
约翰像一位艺术家,在工厂的“废品堆”中寻找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灵感。1883年,他偶然发现给农民洗猪和饮水用的铸铁缸,萌生了将其升级为豪华浴缸的想法。如果给这个缸配上精美的四只脚,再涂上一层光滑如陶瓷的外壳,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沐浴体验?于是,科勒历史上的第一个搪瓷浴缸诞生了。最终,这个浴缸被一位农民以一头牛和十四只鸡的价格买走,这足以证明市场对高端卫浴产品的真实需求。到1887年,卫浴和其他搪瓷产品已占公司销售的70%,科勒成功完成了转型。在人们生活品质追求觉醒的推动下,科勒的产品供不应求。
1899年,约翰以14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郊外8.5公顷的一片荒地,准备建造一个美丽的大工厂。当地报纸以《愚蠢的科勒》为题大肆嘲讽,认为他远离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只为追求小镇的清新空气和广阔空间。然而,约翰不为所动,他希望为家人和员工打造一个文明、先进的艺术化生活空间,他要在这里建造一个“乌托邦”。1900年10月,科勒的新工厂投入使用,工人数量达到250名,约翰成功回击了舆论的嘲讽。
但命运弄人,仅仅一个月后,11月5日,56岁的约翰带着他理想主义的美好离开了人世。幸运的是,约翰有三个儿子在公司打理业务,科勒的主业已经稳定,新工厂已经落成,27年的经营还为公司沉淀出两位非家族合伙人。然而,短短两个多月后,一切美好却几乎化为乌有。
02 第二代:浴火重生
1901年2月,新工厂遭遇灭顶之灾,熊熊烈火将科勒27年的积累付之一炬,损失高达6.6万美元。这是一笔惊人的巨款,当时美国家庭可支配性消费资金不过22美元。拿着保险赔付的6.2万美元,公司陷入是否重建的分歧。最终,两位非家族成员决定退出避险,三兄弟只能拿出2.7万美元买下他们的股份,科勒公司完全归科勒家族所有。
父亲尸骨未寒,三兄弟必须重振家业。重建工厂的资金从何而来?三兄弟决定赌上身家性命,贷款5万美元重建工厂。1902年,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废墟之上重建了第二个工厂。但科勒家族的噩运并未停止。
1904年,公司秘书、三兄弟中最小的卡尔因抑郁症喝下苯酚自杀,结束了年仅24岁的生命。也有传闻称他是想用保险赔付帮助家族企业走出困境。1905年,31岁的大哥罗伯特又因中风去世。短短五年内,沃特失去了父亲和两个兄弟,还经历了火灾和公司经营困境,但他除了带领科勒从逆境中重生,别无选择。
沃特酷爱阅读,但对工作的热爱更加狂热。他觉得“工作太过重要,无暇等待”,因此八年级就辍学加入父亲的公司。沃特曾说:“才华,甚至是天才,都无法取代竭诚努力的地位。”在强大的执行力和领导力下,沃特18岁成为工头,24岁担任工厂主管,父亲过世那年,25岁的他又兼任财务总监。
1905年,沃特接管企业时,卫浴产品的竞争已日益激烈。秉持着父亲的“艺术执念”,沃特开始对这些产品进行艺术化提升。他决定从新技术设备和经销网络入手,目标挤进美国卫浴制造前三。1911年,科勒克服了技术障碍,开发出整体铸造的搪瓷浴缸,掀起卫浴行业第一次技术革新,产品大受欢迎。科勒接着推出一次成型的抽水马桶、厨盆和洗脸盆,成功走出逆境。
从此,沃特更加深信约翰·拉斯金的名言“不勤奋的人生是罪恶,不艺术的勤奋是野蛮”。他将极致的艺术追求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勒的工厂没有任何杂音,蓝天下的红砖墙安静美丽,甚至每辆进出车辆都需要冲洗车轮。沃特与父亲一样充满理性主义色彩,他说:“工人不仅应该获得薪酬,还应该得到玫瑰”。1912年,他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城市和土地规划师,制定了一个50年总体规划,计划建立一个叫“科勒镇”的田园城市,让科勒的员工能够愉悦地生活和工作。
沃特认为,让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住房和家庭,才是自己作为企业家应该实现的“美国梦”。科勒镇是一个养孩子的好地方,它不仅风景秀丽,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健康的活动。沃特不仅给员工提供成本价的房子、低息贷款,还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信任,对员工转手房产毫无限制。
一战期间,恐慌情绪在资本家中间蔓延,许多人选择避险,但科勒却将生产重心转移到矿用锚索、射弹和炮弹等军工产品上,开启了科勒的技术探索之旅。1916年,科勒的分公司开了15家,员工增长到950人,并开始在美国之外开设分公司。为了让技术登峰造极,沃特不断将人才聚拢到自己周围,发明了现代汽油发电机的天才工程师安东·波洛兹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启发下,1920年,科勒进入发电机领域,并至今仍在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1926年,科勒将发电机和厨卫相结合,推出第一台电动水槽,这是洗碗机的前身,号称“史上最枯燥家务的终结者”。
1927年,科勒研制出彩色搪瓷卫浴用品,嫩绿、天蓝、薰衣草紫、秋意棕、象牙色的卫浴产品,成为家居环境中的艺术点睛之笔,也刷新了整个行业的想象空间。1929年,科勒产品入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跃成为美国炙手可热的时尚品牌。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无力购买这些奢侈的卫浴产品。虽然产品卖不出去,但为了保住员工的收入,科勒一直采用囤货的方式,没有裁员。1932年,整个美国卫浴业的销量跌掉了90%,科勒最终被迫裁员,躲过了危机。1929年至1931年,“不务正业”的沃特还出任威斯康星州州长,他甚至还参与了1936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党内初选。
1940年,沃特与世长辞。经过激烈的家族斗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赫伯特·科勒接任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在二战期间,科勒再次转产军工产品,将生产重心放在炮弹、潜艇鱼雷发射管、飞机控件和其他军用物资上,进一步增强了技术研发能力。1941年,科勒拿下全球最大的一笔卫浴合同,为美国最大的居住开发区“Park Chester”提供了逾5万件产品的全方位卫浴装置。随着公司的壮大,赫伯特在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建造了美国最大的卫浴陶瓷全系列生产基地。1967年,位于科勒镇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约翰·麦克·科勒艺术中心正式启用。1968年,赫伯特突然去世。
03 第三代:叛逆成长
在世人的眼中,小赫伯特·科勒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他继承了家族“不按常理出牌”的个性,不仅根本不去公司,还违纪、辍学,他20多岁拿到飞行执照,到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冒险,去非洲追踪山地的大猩猩,做着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疯狂事件。小赫伯特说,他不喜欢被安排好的人生,父亲甚至剥夺了他失败的权利,所以他竭尽所能地在“寻找失败”。
1968年,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必须直面继承家业。公司内部的恐慌和骚乱,反而激发了小赫伯特的“失败”欲望。让这个挑战更加“有趣”的是,彼时的科勒公司已经四处漏风,一场巨大的失败似乎在等待着这个纨绔子弟。父亲在任期间,曾经作为家族荣耀的“公司城”科勒镇,已经不再具备引领作用,由于大城市的商业更加发达,科勒镇的购物中心和加油站等产业一度无力与其竞争。1954年到1960年,科勒公司还发生了历史上最长的罢工,甚至被列入了吉尼斯的史册。
小赫伯特决定接受这场挑战。他没有立刻出任总裁,而是一头扎进车间,做起了仓库管理员。整整4年,小赫伯特轮换了多个岗位,他没有把握自己能领导科勒超越祖辈的成绩,但他愿意用时间的冒险换一场轰轰烈烈的失败。
执掌公司之后,小赫伯特将冒险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仿造和随大流是人的本性,被证实的观点比冒险安全。但是,从长期来看,依赖旧有观点将摧毁一家公司。”他聘请顶尖室内设计师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家具和卫浴产品,他坚持科勒永远不会屈服于平庸和模仿。设计、质量、技术和服务让科勒各大业务融会贯通,小赫伯特将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可用的艺术。喜欢嬉皮士的他,将艺术设计引进生产流程,开辟专门的艺术生产线,把马桶当成艺术品卖。他依然在度假中放飞自我,但不同的是,假期结束,他总能带着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创意回归。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增进人们对高尚生活的领悟”,这也成了公司的一条明文规定。
从1970年代起,他用独特意境的广告吸引眼球,传递着高尚生活的真谛,更巩固了科勒在设计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小赫伯特将探险精神运用到产品创意中,创造了超过200个设计和发明专利,他还参与设计了双人浴缸、兼顾节水与洁净的五级旋风坐便器、无水小便斗、音乐花洒、带娱乐功能的智能坐便器等,推出了“环境系列”产品:两人淋浴间里面装有人造阳光、雨水、通风和蒸汽系统。小赫伯特的注意力并不仅限于产品。他建立了新的科勒镇五十年发展规划,决定将科勒小镇打造成旅游小镇,在科勒镇先后建设了高档商业中心、高尔夫球场、跑马场、狩猎场等,将这里打造成一家五星级庄园酒店,从而让科勒小镇再次熠熠生辉。
喜欢在世界各地冒险的他,将这种精神带到了科勒商业版图的扩张上。他展开了近50次全球范围的收购,让厨房卫浴、动力系统、室内装潢、酒店业和房地产成为公司的四大核心业务,拥有的品牌超过20个,公司年收入从1.33亿美元提升到逼近60亿美元,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小赫伯特还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1978年,他用比原本价值高出20倍的代价,反向收购自家公司股权。他认为保持家族企业的属性,才能让科勒专注于“科勒小镇”这样百年来一直被人嘲笑的伟大计划。科勒坚持长期投资,将90%的收益投入公司业务中,也几乎不会因为某个项目不赚钱而取消它。长期稳定的管理层,领导者对新机会的不懈追求,并愿意为之承担风险,让它与那些狂热追求收益的公司区分开来。
04 第四代?未来展望
2016年,小赫伯特的儿子大卫·科勒走马上任,科勒正式完成了第三代至第四代的过渡。和父亲叛逆张扬的性格截然不同,大卫高中暑假就在公司兼职,大学时还担任坐便器铸工。1988年,大卫从杜克大学毕业,正式加入科勒。今天的科勒依然保持着世界卫浴的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品牌也在分食着它曾经的江湖荣耀,来自德国的杜拉维特品牌等就已经拿下了众多的世界顶级订单,让科勒的艺术引领地位逐渐衰微。科勒家族的第四代未来将用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带给世界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