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突破1270万大关,较去年同期增长4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已迅速启动“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专项行动,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超1200万个优质岗位,全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与此同时,各地高校正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高校开始增设“微专业”和职业培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例如,宁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已陆续将专业硕士学制延长至3年,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实践培养环节,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
教育专家指出,延长专硕学制并强化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弥补专业硕士在实操能力方面的短板,使毕业生更加符合企业用人标准。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