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大模型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ChatGPT的横空出世到如今的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成为科技圈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不仅是科技巨头纷纷押注,众多中小企业也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积极寻求突破。据研究机构统计,截至今年9月,国内已发布超过106个大模型,随着备案工作的完成,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头部产品陆续向公众开放。这场大模型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场景上,尽管头部玩家横跨客服、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但编程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关键场景,如今却鲜有提及。

人工智能编程的探索历程

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编程的想法由来已久。2019年,Google Brain的突破性论文首次尝试以深度学习辅助程序员开发。随后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推出GPT-C、PyMT5等专业编程模型。随着ChatGPT的智能涌现现象被证实,OpenAI Codex、GitHub Copilot等更成熟的编程大模型应运而生。一度有人预言人工智能将颠覆程序员行业,让零基础者也能轻松开发。

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仍存在差距。数据工程师陈锋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理解能力和准确度上仍存在明显短板,技术尚未达到商业化水平,普及零基础编程的目标仍遥遥无期。

开发者视角下的AI编程体验

互联网公司中层刘航曾指导8岁儿子使用ChatGPT和Claude开发一款平台跳跃游戏。尽管游戏代码由顶级AI生成,但低级错误频出,需要大量修改才能运行。这一经历让刘航对人工智能编程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代码写得像’弱智’,低级错误一大堆,稍微复杂就完全不会。”这并非刘航首次接触AI编程,今年3月GPT-4发布时,他曾考虑将其引入公司开发流程,但实际使用后很快放弃了:”AIGC本质上不是理解编程语言,而是从现有案例中生成,需要开发者精确描述需求,重复调试过程并不比直接编写更高效。”

开发者黄一也指出,AI生成的代码质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让AI写复杂代码,正确与否还得人重新检查,时间可能比直接编写还要多。”代码需要运行验证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交付物。

技术到商用的鸿沟

编程语言作为人与计算机的沟通桥梁,其精确性要求远超自然语言。刘航认为,程序员”太聪明”,是大模型在编程上显得”笨拙”的主要原因。计算机语言缺乏自然语言的灵活性,人工智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例如某国内大模型无法理解”青梅竹马”的引申义,只能识别单个字词。在编程中,用户需要用简洁语言描述复杂需求,但往往需要不断调整Prompt(提示词)才能获得理想结果。

更严重的是,大模型缺乏判断能力,无法判断输出结果是否正确。数据工程师陈锋解释道:”人类能判断自己是否解决编程问题,但大模型不行。目前训练模型通过无监督因果推断,无论有没有正确答案都会给出似是而非的结果,验证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欠缺,程序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而大模型学习新知识意味着重新训练,成本高昂。

目前市面上的AI辅助开发工具多针对轻量级场景:代码段自动填充、函数创建、代码注释等。GitHub Copilot等主流产品提供代码建议功能,但黄一认为:”AIGC只能胜任简单测试和代码补全,实际测试不用AI也能完成,只有代码补全略微提高效率,企业目前肯定不会为辅助编程AI付费。”

不止编程受限

大模型在编程领域遇到的问题,以类似逻辑存在于其他应用场景。理解能力不足导致需要更精确的语言输入,催生了新兴技术”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这项技术要求用户设计和研发提示词,涉及大模型交互和研发技能,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使用场景,专门学习提示词工程性价比极低,即使出现”提示词工程师”职业,在缺乏行业规范前也难以发挥作用。

在编程之外领域,缺乏判断能力的AI会生成偏离事实的内容,被称为”人工智能幻觉”。这类技术缺陷限制了大模型的商业化潜力,目前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开发相对谨慎,集中于美颜相机、语音助手等常规领域。国内top厂商提供的大模型服务多为增值服务,独立产品少之又少。

商业化前景分析

2023上半年多家企业财报显示,AIGC相关业务已产生收入。商汤科技生成式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70.4%,对集团业务贡献从10.4%提升至20.3%;360智脑为中小企业提供AI增值服务,收入近2000万元;科大讯飞AI学习机GMV在5月和6月分别大增136%和217%。

增值服务已在不同领域带来收入,但体量难以覆盖大模型训练成本,更无法支撑行业进一步发展。正如丘吉尔所言:”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壁垒依然高耸,比起谈概念,行业更需要发现真实需求、解决具体问题。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0日

00:52
2025年10月29日,全球领先的铜生产商南方铜业正式发布其未来资本支出计划,预计2026年度资本投入将达到约20亿美元。这一雄心勃勃的投资方案将重点投向产能扩张和矿山开发两大核心领域,旨在通过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南方铜业表示,此次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加速实现其长期战略规划。公司明确将目标锁定在2030年代...
00:52
2025年10月30日,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正式公布其未来发展战略,将集中资源打造六大核心产业生态系统。这一前瞻性计划全面覆盖旅游观光与娱乐体验、城市开发与宜居环境建设、高端制造与创新科技应用、工业物流体系现代化升级,以及清洁能源与可再生基础设施发展等关键领域。作为沙特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逐步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从...
00:52
2025年第四季度,南方铜业公司传来积极信号,预计铜产量将迎来局部性恢复。公司方面透露,通过实施精细化生产流程优化和设备维护升级方案,部分矿区的产能正逐步回升。此次产能恢复主要集中在运营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的特定矿区,显示出公司对生产效率提升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南方铜业还宣布了降本增效的阶段性目标,预计现金成本将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这一系...
00:10
2025年10月29日,通用汽车公司正式宣布了一项重大人事调整计划,将大幅裁减底特律电动车工厂的岗位数量,总计高达1200个。与此同时,位于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的电池生产工厂也将进行数百人的裁员。这一系列裁员措施主要聚焦于电动车型及电池制造部门,其核心目标在于通过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能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需求。 通用汽车在公告中强调,对于...
00:10
北京现代全新纯电紧凑型SUV EO羿欧今日正式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公布指导价11.98万元起,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电动出行体验。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车不仅拥有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更在续航能力、科技配置和设计美学上实现了全面突破,成为同级市场中不可多得的实力之选。 新车提供三种不同续航版本,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出行需求。其中CLTC标准下最长续航版本达到了惊人的722...
00:10
2025年10月28日,沙特阿美公司总裁阿明·纳赛尔在利雅得公开表示,全球能源需求正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这一增长趋势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所推动。根据他的预测,到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量预计将增加110万至140万桶。纳赛尔特别强调,尽管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正在不断推进,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人口增长仍然是能源消费持续上升的核心动力。这一观点深刻反映了国际能源...
00:10
2025年10月29日,一则引人注目的商业动态在汽车行业掀起波澜:备受瞩目的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正积极酝酿对大众汽车旗下核心业务部门——估值高达60亿欧元的柴油发动机业务——进行战略投资。作为大众汽车的重要股东,这一潜在投资不仅彰显了该家族对传统动力技术的深厚兴趣,更凸显了其在汽车工业电动化转型浪潮中,对核心技术的坚守与布局。 据悉,此次潜在投资将聚焦于德国本...
00:10
央视财经最新报道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今年9月渗透率已强势突破58%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消费潜力。在近日举办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新能源汽车保险议题成为行业热议焦点,引发与会嘉宾的深度探讨与广泛关注。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投保率高达91%,较传统燃油车高出6个百分点,这...

2025年10月29日

23:32
特斯拉最新发布的FSD V14版本在真实路况测试中遭遇重大挫折,其"脱手驾驶里程"表现远未达到市场预期。据汽车媒体electrek最新报道,该版本在实测中仅达到732英里,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行业普遍期待的1000英里以上标准,更与特斯拉自身此前宣传的持续进步形成鲜明反差。部分内测车主反馈系统存在严重识别缺陷,例如将转向灯误判为停车信号的情况频发,导致车辆在路...
23:32
2025年10月29日,备受瞩目的具身智能3D数字人开放平台“魔珐星云”在北京盛大发布,正式宣告魔珐科技在虚拟人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创新平台专为开发者量身打造,提供从3D虚拟人建模、驱动到交互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彻底革新了数字人开发的技术生态。通过深度融合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具身智能技术,魔珐星云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高精度表情与动作生成,无论是细腻的面...
23:32
2025年10月29日,资本市场传来多家上市公司的最新业务动态,行业布局与技术进展备受关注。苏盐井神在互动平台表示,其储能业务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稳定收益,但公司正积极拓展市场,加大研发投入,未来有望实现规模化盈利。多氟多则透露已成功布局全系列大圆柱电池产品线,覆盖不同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在存储芯片领域,雅创电子强调...
23:32
2025年10月29日,广和通正式宣布其革命性的视觉融合激光雷达定位方案已成功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该方案作为公司新一代Fibot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的核心配置,不仅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导航能力,更已成功应用于PI公司最新研发的通用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兀0.5的数据采集工作,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 与此同时,广和通与前沿科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