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信中国正式发布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工作的最新进展公告。为有效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与规范化管理,国家网信部门联合多机构严格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持续开展备案登记工作。截至2025年11月1日,全国范围内已有73款新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成功完成国家网信办的备案流程。在此阶段,各地网信办同步启动了对通过API接口或其他方式调用已备案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的登记工作,新增35款应用成功完成登记。目前全国累计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达611款,完成登记的应用或功能累计306款,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监管体系建设的持续深化与完善。
公告明确指出,所有提供具备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必须通过所属地方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或登记程序。对于已正式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相关企业必须在产品详情页面显著位置公示所使用的已备案或登记服务信息,包括具体模型名称、备案编号或上线编号等关键信息,以此确保服务信息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此次备案登记工作的全面展开,不仅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构建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大用户使用相关服务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各相关主体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所有服务严格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备案登记制度的有效实施,监管部门能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进行全流程监管,有效防范潜在风险,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技术创新与规范应用提供双轮驱动。划重点:已有611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306款应用或功能进行了登记。新增73款服务备案和35款登记的应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和规范。企业需公示已备案服务的信息,确保透明和合规性,维护用户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