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音乐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技术浪潮以AI为代表,降低了创作与传播门槛,推动内容生产与分发进入超速时代;与此同时,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增长放缓,传统商业模式面临重构。平台竞争焦点正从用户规模的“量”转向用户价值的“质”。在这场混沌的变革中,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却交出了一份稳健的Q3财报:总收入与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0%,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与付费用户规模同步扩张,ARPPU持续提升,演唱会、艺人周边等非订阅业务也贡献显著增长。这份稳定背后,显露出一种更稀缺的品质——“反脆弱”。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提出三元结构分类法,将事物分为脆弱类、强韧类和反脆弱类。脆弱类事物只适应安宁环境,强韧类事物难以受损但也无法获益,唯有反脆弱类事物善于在变化中成长,展现出强大韧性与生命力。腾讯音乐正是后者,它并非在波动中被动防御,而是在变化中主动生长。其持续稳健的业绩与清晰的战略方向,使其在资本市场获得罕见的“确定性溢价”——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已超80%。这无疑是市场对其抗周期能力与可持续增长路径的信任。
Q3财报显示,腾讯音乐拥有扎实的核心业务与不断拓展的外延成长力,因此造就了健康的收入结构与稳定的现金流,成为资本市场中稀缺的“避风港”。当AI与音乐的边界被重新定义,腾讯音乐的进化也映射着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自我更新。
核心指标解读:压舱石稳固、增长翼生长
在一个充满变量的行业环境中,腾讯音乐用2025年Q3财报诠释了企业的“反脆弱性”——不仅抵御了周期冲击,更在变化中实现了结构优化与增长确定性。从核心财务表现来看,Q3总收入同比增长20.6%至84.6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7%至24.8亿元,业绩表现与市场预期一致,印证了其基本面的稳健与韧性。
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在线音乐订阅业务的持续发力,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7.2%至45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5.6%至1.257亿。二者的协同提升,显示出用户付费意愿的深化与平台粘性的增强,共同构成腾讯音乐长期发展的“压舱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RPPU从去年同期的10.8元提升至11.9元,持续优化标志着平台在质量驱动的新周期进展良好,不再单一追求用户规模增长,而是挖掘每个用户更深层的价值潜能。

订阅基本盘持续夯实的同时,以演唱会运营、艺人周边等为代表的非订阅业务也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这表明腾讯音乐早已不是只提供听歌服务的单一播放器,而是打造并持续完善覆盖“听、看、唱、玩”等多方面的音乐娱乐生态。更重要的是,非订阅业务与核心订阅业务形成战略协同闭环。非订阅业务提升用户体验与情感连结,增强付费意愿;而核心订阅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与流量入口,为生态持续供能。这种相互嵌套、内循环的增长结构显著增强公司造血能力。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的背后,是腾讯音乐已率先完成从“规模增长逻辑”到“价值深耕逻辑”的转变。这也解释了资本市场为何愿意给予其“确定性溢价”: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中,依托内容与平台“一体两翼”战略,腾讯音乐展示了一条清晰、可预期的持续增长路径。
从“听音乐”到“立体生态”:解锁音乐的第二重宇宙
腾讯音乐的韧劲不仅源于财务稳健,更来自其对用户价值链的持续深挖与立体运营:不断拓展“音乐服务”内涵,并在用户体验与会员体系两个层面协同推进,构筑起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的双重飞轮。
一方面,腾讯音乐以音质升级与交互创新持续提升用户的听歌体验。音质层面,QQ音乐与全球音频技术平台DTS合作,首发“臻享环绕”“臻境声场”“澎湃外放”等音效,持续拓展从自研“臻品系列”到杜比全景声的音质矩阵。平台已囊括超300种官方与达人音效,可适配发烧级听众与普通用户的多场景需求。在交互层面,QQ音乐率先适配iOS26“液态玻璃模式”,提供更具科技感的视觉体验,同时升级“Automix智能混音2.0”功能,借助AI动态调音实现歌曲节奏与调性的自动匹配,带来无感切歌的沉浸式体验。这些技术整合推动用户体验重心从“听音乐”转向“感受音乐”。
另一方面,腾讯音乐通过洞察不同用户的音乐需求,提供差异化会员服务,进一步释放商业潜力,推动用户从活跃到付费的进阶。现已构建覆盖免费模式、广告会员、标准会员和超级会员的多层级会员体系,并借助艺人相关专属权益进一步激活用户付费意愿。财报提及,广告会员对免费用户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其在平台上的日均使用时长持续上升。同时,腾讯音乐持续扩大bubble产品的艺人阵容,在覆盖SM、JYP、CUBE等多个韩国厂牌艺人的基础上,本季度新入驻胡夏、NexT1DE和R.E.D等15位中国厂牌艺人,还借助AI功能优化与纪念勋章等互动机制,强化乐迷与艺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与社群归属,构建“内容—互动—付费”的良性循环。
如果将腾讯音乐的策略置于2025年中国互联网整体转型背景下审视,其路径颇具前瞻意义。通过精准洞察与差异化会员服务,深耕用户价值,腾讯音乐在中国数字内容产业从DAU向DPU转型的浪潮中,树立了可参照的可持续增长实践样本。

外延生长:在全球音乐浪潮中激活新想象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反脆弱型企业不仅能够抵御冲击,更善于将外部变化转化为成长动力。腾讯音乐通过在IP价值链的深度布局与全球化内容生态的拓展,不仅打开了非订阅业务的想象空间,也构建起跨越周期的外延成长力。
第一重生长空间,在于通过IP放大音乐的能量。在持续巩固音乐内容供给的同时,腾讯音乐深化与游戏、影视等顶级IP的合作:与暴雪娱乐达成战略协议,引入《魔兽世界》《炉石传说》等50张原声音乐;与腾讯游戏合作,联合天美工作室群策划《王者荣耀》十周年版本主题曲《明日坐标》,由易家扬作词、林俊杰作曲并演唱,歌曲上线两周登顶多平台音乐榜单,全网收藏量破200万,刷新多项游戏音乐历史记录,成为今年现象级游戏音乐作品之一。这些合作不仅扩展了音乐的传播半径,也让音乐成为IP叙事的情感枢纽。
第二重生长空间,是音乐的更多场景覆盖。在演出领域,腾讯音乐已具备成熟专业的演唱会运营能力,并持续扩大业务规模。今年以来,已为薛凯琪、袁娅维、张韶涵、GAI周延等艺人策划并出品多场大型巡演。音乐专辑、周边与票务覆盖了乐迷完整的音乐消费场景,也构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让数字内容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实体体验。例如,腾讯音乐联合出品张韶涵的2025年“觅光”世界巡回演唱会。张韶涵已成为近三年体育场规模个人演唱会数量TOP级、覆盖城市最广的华语女歌手。2024年,腾讯音乐为袁娅维举办「月亮撒野」首轮巡演,助力歌手实现从千人场到万人场的规模跃升;2025年,「月亮撒野2.0」巡演继续,乐迷反响热烈,袁娅维在末场南京站结束后再次宣布加场,创纪录地实现加场数量比已完成场次还多。据了解,袁娅维个人海外巡演也已在规划中。
更大的生长空间,则是全球化。腾讯音乐的全球化布局正向纵深推进。一方面是与海外顶级唱片公司及艺人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引入国际优质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打造TIMA国际音乐大赏等自有演唱会IP,扩大国际影响力。成功举办G-DRAGON权志龙2025WORLD TOUR [Übermensch]在悉尼、墨尔本、吉隆坡等六座城市的14场演出,以及首届TIMA吸引来自亚洲多个国家的22组艺人、现场观众超两万人,均强化了其作为亚洲音乐文化枢纽的地位。
在波动的时代,最稀缺的不是速度,而是成长逻辑的转变。腾讯音乐目前的增长来自三个维度复合支撑——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音乐生态的系统化布局、全球市场的长期渗透。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增长故事,也在为全球音乐产业提供一个值得研究的中国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