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警方通报了一起针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诈骗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央视新闻报道,犯罪分子精准利用某高校发布比赛报名群二维码的契机,由于群聊未设置入群审核机制,成功混入群组实施诈骗。这些不法分子精心伪装成老师身份,以”同步比赛重要信息”为由,主动向学生发起通话邀请。
在通话过程中,诈骗分子步步为营,首先建立信任感,随后以需要核对报名信息为由,要求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功能。这一环节是诈骗的关键步骤,骗子通过共享屏幕,能够轻易获取学生的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等核心敏感信息。据警方初步统计,案发当晚,至少有数名学生上当受骗,人均损失高达数千元,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困扰。
警方在此提醒各高校及学生群体,务必加强防范意识。学校方面应立即完善群组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入群审核制度,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学生而言,在接到群内陌生”管理员”的通话邀请时,务必保持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切勿轻信群内陌生人的说辞。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向学校保卫部门或警方报案,避免造成更大损失。网络安全无小事,提高防范意识,才能有效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