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问APP悄然上线,简约单色界面取代双色渐变,功能大幅升级并支持Qwen全系列最新模型。这一变化背后,是阿里在品牌迭代上的精妙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前几日,饿了么更名为淘宝闪购的决策在互联网圈引发热议。表面上看只是字母替换,实则品牌角度极为激进,却成功盘活了阿里即时零售业务。反观AI领域,阿里堪称全球顶尖,Qwen系列开源模型已成为全球开发者心中的公共基础设施。但细究之下,所有模型名称均以”Qwen”命名,中文名为”千问”,另一艺术视觉线则叫”Wan”(万相)。普通用户却难以理解这些专业术语,手机APP才是他们的主要界面。当”千问”正式成为APP名称时,标志着阿里终于意识到关键一步:将模型与产品名称统一,让开发者和用户在同一个词下对话。

AI时代,注意力入口和高质量数据成为稀缺资源。淘宝闪购将本地生活场景合并回淘宝,千问APP则将阿里分散的AI触点收束于单一品牌。从此,”有事找千问”将成为用户的核心认知,注意力将极致集中。新版千问APP回归极简,并可直接切换至Qwen3-Max模型,这是普通用户首次在官方APP体验阿里最强模型。经过系统Prompt包装的模型更符合用户需求,例如撰写奥本海默内心独白时,”于长夜未尽之时”的收尾令人动容,其文笔在国内AI产品中首屈一当。

C端产品设计注重细节体验。千问APP默认开启联网搜索功能,避免用户因知识截止时间而陷入幻觉。传统大模型离线回答时事新闻时难免出错,普通用户更倾向于让APP自动处理这些复杂问题。这种短平快的交互设计,正是C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千问APP不仅是大模型问答平台,更整合了Wan2.5、图像编辑、Omni等多元功能。用户无需记忆复杂菜单,强大的意图识别系统让对话框内即可完成所有操作。上传外星人电解质水瓶身图片,一键改造成”卡兹克电解质水”;轻松生成AI三宫格图;甚至直接在对话框中上传图片,让AI填写答案。视频通话、实时记录、翻译、AI生视频等实用功能一应俱全,共同构建了”千问”品牌生态。

品牌是技术的灵魂载体。没有品牌,技术会以名词缩写、架构图等形式呈现,令普通用户望而却步。而品牌能将复杂技术压缩为简洁符号,点击时后台自动展开。阿里将饿了么融入淘宝,将Qwen模型装进千问APP,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技术让人发声,品牌让人被记住——这对企业和个人同样适用。每个人都在无形中塑造着自己的品牌,每日发布的内容都在替你定义身份。

未来Qwen系列将持续迭代,千问APP将成为普通用户接触最新AI模型的首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也该重新审视自我:在深夜思考”我是谁”时,能否给出清晰答案?技术品牌都是时代的筹码,阿里正在认真运用这两张牌。下一个品牌接力者会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