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净资产实现了惊人的$1.515亿美元的增幅,增长率高达44.4%。这一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牛市行情,S&P500指数上涨了27.25%。在这一年,巴菲特首次提出了”穿透利润”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包括公司的运营利润,还涵盖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对应的留存利润(需考虑伯克希尔自身的税收状况)。若要实现内在价值的年增长15%,”穿透利润”也必须同步保持15%的年增长率。

一、递延税的杠杆效应

1989年,伯克希尔的税费总额达到$712 million,其中$172 million为实缴税款,剩余的$540 million则以递延形式存在。绝大部分递延税款的产生源于当年股票投资未实现的收益。从经济角度分析,递延税款相当于美国政府提供的一笔无息贷款,其到期时间取决于股票出售的时机。这种无息贷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贷款:它仅适用于已增值的股票,金额随市场价格的每日波动而变化,同时也会受到政府税率调整的影响。由于税法与递延税特点的双重作用,伯克希尔长期投资策略相较于频繁交易的短期投资具有显著优势。

以两个极端案例可以更直观地说明这一优势。假设伯克希尔有1美元投资,某股票一年翻倍后卖出,用税后收入在接下来19年重复这一过程。到第20年,按照34%的资本利得税率,累计向政府缴纳约$13,000,而自身获得$25,250。这一结果看似不错。但若改为一次性长期持有,年复一年翻倍,到第20年,1美元将增长至$1,048,576。当兑现时,按34%税率支付$356,500税款,公司实际获得$692,000。两个案例的巨大差异,唯一原因就在于税收递延效应。在第二种场景中,政府与伯克希尔都获得了更多收益。虽然持有能带来税收优势,但这并非长期持有的根本原因。因为若短期投资能实现更高税后回报,资金同样可以灵活切换投资标的。伯克希尔坚持长期投资,一方面优质投资机会本就稀缺,另一方面与值得信赖且能力出众的团队共事带来的愉悦感更为重要。

二、零息债券的陷阱

大多数债券会定期支付利息,通常为半年一次。零息债券则截然不同,投资者在持有期间不会收到任何利息,而是以低于票面价值的折价购买,持有期间的价差即为投资收益。因此,零息债券的实际利率由三个要素决定:购买价格、到期票面价值和到期期限。以伯克希尔发行的零息债券为例,购买价为票面价的44.314%,15年到期,相当于按半年复利计算的利率为5.5%的普通债券。

零息债券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美国储蓄债券E系列。在美国,每两户家庭中就有一户是这类债券的投资者。虽然当时尚未出现”零息债券”这一术语,但E系列本质上就是零息债券,期限为10年,购买价为$18.75,票面价为$25,实际利率相当于年化复利2.9%。现代意义上的零息债券则诞生于1980年代。由于普通债券虽然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如10%),但无法实现复利收益,因为每半年收到的利息可能面临市场利率下降(如降至6%或7%)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所罗门兄弟银行创新性地将20年期普通债券的40期利息剥离,单独制作成40期不同期限的零息债券。通过将不同到期日的普通债券拆分的利息零息债券按相同到期日捆绑销售,形成了现代零息债券市场。这一发明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

然而华尔街的创新往往从好事演变成坏事。1980年代,零息债券发行人质量逐渐下降,原因在于这种债券”不用支付利息”的诱人特点。在迈克尔·米尔肯等人的手中,零息债券演变为臭名昭著的垃圾债券,米尔肯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描述这一时代的经典之作当属《门口的野蛮人》。冒险者往往能取得非凡成就,但最终常难逃命运的嘲弄。1990年,米尔肯因证券欺诈等6项罪名被判刑10年,服刑22个月后出狱,2020年获特朗普特赦。

杠杆收购在初期流行时,收购方需依据保守现金流计算可借债务: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和摊销减去常态资本开支,必须能覆盖利息和部分债务本金。但随着杠杆收购热潮,交易价格不断攀升,发债标准逐渐放宽至只需保证利息支付即可。借贷人和放贷人都认为本金无需考虑,到期时再贷款即可。不久后,借贷人甚至认为连现金流标准都太高,于是发明了EBDIT(不考虑折旧、利息和税费前的利润)这一概念来支撑其借款需求。他们认为折旧并非真实现金支出,因此EBDIT能支付利息就足够了。实际上,折旧与劳动力成本、水电费一样是真实成本,更是一种”先支付后计算”的恶性成本。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生意维护的资本支出通常高于折旧,导致现金消耗速度超过折旧成本。就像吃饭一样,一天可以不吃,但不能长期不吃。若持续忽视资本支出,企业终将走向衰亡。在现金流定义上做手脚后,华尔街又从利息上做文章,认为利息覆盖只需考虑现金利息,这就是零息债券将杠杆收购推向疯狂的原因。

按照这种逻辑,折旧成本不用算,利息成本也可以不用算。看看华尔街的堕落轨迹:正常现金流需覆盖利息和部分本金,到只覆盖利息,再到现金流被”注水”不考虑折旧,最后利息只考虑现金利息。在这种标准下,一家税前利润$100M的公司,若原有债务利息为$90M,可以再发行每年$60M利息的零息债券(后者无需支付现金利息)。这类零息债券利率通常很高,导致第二年实际利息为$90M常规利息+$69M复利利息,逐年累积。有了这个工具,公司借贷能力不再与净利润挂钩,并购交易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巴菲特对此提出警告:若有人谈论EBDIT概念,或创新出忽视资本支出后现金流覆盖所有利息(无论当期或累积利息)的资本结构,应立即远离。零息债券不仅伤害直接参与者,也损害了购买债券的储蓄银行储户乃至纳税人。华尔街利益进他们口袋,出事时纳税人买单。

三、25年的深刻教训

1990年,巴菲特60岁,掌管伯克希尔25年,从青年成长为中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尽管过程充满痛苦。最佳学习方式是从他人教训中汲取智慧,而非自食其果。巴菲特回顾25年总结出几条重要教训。

第一条:买好生意胜过捡烟蒂。虽然巴菲特明知纺织业非优质行业,仍因价格便宜而买入。早年这种”捡烟蒂”策略确实获利,但到1965年收购伯克希尔时,他已意识到这不是最佳方法。若买入足够便宜,即使生意长期表现不佳,仍可能获得几次清仓机会。巴菲特称这种投资为”捡烟蒂投资”,但除非是清算人,否则这种策略愚蠢至极。首先,最初所谓的折扣价可能不会出现;其次,一点点的价格优势很快会被低回报特性消磨殆尽。例如,若清算价值$10M的生意,用$8M买入并立即卖掉可获高回报,但若10年后才卖掉且期间未分红,投资回报将大打折扣。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普通生意的敌人。这一道理看似简单,但巴菲特经历了多次投资才艰难领悟。收购伯克希尔后,他又投资了巴尔的摩百货商店,由此得出第二条教训:用普通价格购买优秀公司,优于用优质价格购买普通公司。若再补充一点,则是优秀公司与优秀管理层的结合。

第二条:势比人强。好骑手遇上好马自然能取得佳绩,但若遇到劣马则无计可施。伯克希尔纺织厂和巴尔的摩百货商店的管理者都是诚实能干之人,若遇上好生意定能表现不错,但在困境中则难有作为。记住巴菲特名言:好声誉的经理人遇到坏声誉的差生意,通常是生意的声誉完好无损。

第三条:挑简单的事做。25年间,伯克希尔收购管理了各类公司,确定的一点是:这些经历难以教会如何解决复杂问题。最佳策略是避免陷入困境。记住巴菲特另一名言:专注找到一英尺高的栏去跨,而不是练习跨七英尺高的栏。这话看似不公平,但在商业投资中,专注简单明显的事往往比解决复杂问题收获更大。偶尔必须面对复杂难题时,那是别无选择。有时优秀生意遇到一次性但可解决的大问题,反而能提供巨大投资机会,如巴菲特收购美国运通和GEICO股票的案例。总的来说,避开巨龙比屠杀它们效果更好。

第四条:看不见的魔鬼——机构强迫症。聪明经验丰富的管理层未必能做出理性决策,他们常受机构强迫症影响。常见表现包括:1)如同牛顿惯性,机构抗拒任何改变现状的变化;2)如同闲着就找事填空,公司用项目或收购消耗闲置资本;3)领导人若渴望收购,无论多愚蠢,总有人提供回报分析和战略研究支持其想法;4)盲目模仿同行行为,如扩张、收购或薪酬方案。巴菲特管理伯克希尔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减少机构强迫症影响。

第五条:只和自己喜欢、信任和钦佩的人做生意。虽然这不能保证成功,但若遇上好生意,人与生意的结合能产生奇迹。相反,无论生意多吸引人,若对方人品有问题,应远离。不可能与坏人达成好交易。

第六条:投资最大的失误是错失。在《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一书中,作者讨论了错投与错失两种错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快改善结果的方式是减少错投。但真正高手的错误常是错失。错失从局外人角度看不可见,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有些错失并非过错,可能超出个人能力圈。真正的错失是指能了解且可操作的机会,却因犹豫不决而错失。巴菲特曾举过沃尔玛、谷歌等例子,这些都是接近100亿美金的错失机会。

第七条:财务政策要保守。许多商学院人士认为公司有最佳财务杠杆比例,巴菲特不这么认为。若伯克希尔采用更高杠杆,即使仍属传统水平,回报仍会更高。1965年,即使巴菲特认为99%可能性更高杠杆有利,也未采用。经验告诉他,1%可能性的风险就可能导致传统债务比率公司在突发事件中陷入困境甚至违约。因此,他不喜欢99:1的概率,认为大概率额外收益不能抵消对极小概率痛苦和耻辱的厌恶。巴菲特偶尔也会借债,但前提是100%安全。若行为合理,结果自然良好。杠杆只是让结果更快到来。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耐心是天然品质。巴菲特和芒格更享受过程而非结果,过程对了,结果自然水到渠成。下一次25年回顾(2015年)将更加精彩。巴菲特思考尺度以十年为单位,且像学习机器般不断进步。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7日

13:44
Faraday Future(FF)于8月17日正式官宣其创新战略布局,全面启动"EAI+Crypto"双飞轮&双桥梁生态战略。此举标志着FF在加密金融领域迈出重要步伐,不仅推出美股市场首个十大加密资产一篮子组合指数型C10 Treasury(财库)计划,还同步发布了权威"C10指数"。该战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深度整合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工具,构建全新的...
13:44
8月17日,光弘科技在官方互动平台发布重要消息,宣布旗下AC公司近期成功斩获超过5000万欧元的新产品定点订单,这一亮眼成绩主要得益于汽车发动机及发电机控制电路产品的强劲需求。据悉,AC公司正积极与多家潜在客户展开深度合作洽谈,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光弘科技对AC公司的战略性收购,此举被视为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落子,未来AC...
13:44
2025年8月17日最新市场动态显示,南向资金在本周呈现显著活跃态势,共有19只个股的持股量实现环比增长超过10%,其中氢能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国富氢能、蓝思科技、峰岹科技等三只股票的持股量增幅更是超过100%,被市场视为重点加仓对象,显示出资金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此外,德林控股和瑞浦兰钧的持股量增幅也超过40%,进一步印证了南向资金对部分优质标的的...
13:44
8月17日,公募FOF市场迎来五年来的最佳表现,这一显著回升主要得益于对医药、科技类股票基金的超配布局。数据显示,全市场超过九成的FOF产品年内收益实现正向增长,其中表现最佳的产品收益率更是高达34.28%。这一成绩与2022年最佳收益仅0.29%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FOF市场正经历明显的回暖趋势。 统计分析显示,今年FOF业绩提升的关键策略在于排名前...
12:43
8月17日,南海热带低压强势北上,海南岛迎来强降雨天气。受其影响,全岛多地遭遇大到暴雨袭击,局部地区更是出现短时强降水,导致部分河流水位急剧上涨,防汛压力骤增。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中小河流超警洪水,水利部于当日11时果断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全面部署各项防汛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次应急响应的启动,标志着海南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相关部门正密...
12:43
8月16日,随着西藏定日县蔚来换电站的正式投运,蔚来在G318川藏线上的换电站布局迎来了第15个重要节点,实现了全线贯通。这条被誉为"天空之路"的G318川藏线,横贯成都至拉萨,全长约2410公里,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动脉。如今,随着蔚来换电站的陆续建成,这条充满挑战的线路为新能源车长途出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蔚来换电站的投运不仅完善了公司在西藏地区...
12:43
2025年8月17日,备受瞩目的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传来重大突破——盾构段实现全面贯通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再攀高峰。该隧道项目采用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进行施工,这种世界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黄河水域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展现了卓越性能。作为济南城市建设集团重点投资建设的民生工程,该项目由中铁十四局集团凭借精湛工艺承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对此...
12:43
2025年8月17日,常州队在‘苏超’赛场取得进球,淹城春秋乐园为庆祝这一体育盛事,特别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回馈市民。即日起至8月22日,镇江市民及全国体育老师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共享欢乐时光。为鼓励教育界交流,体育老师还可免费携带一名音乐或美术老师同行,让不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共赴文化盛宴。此外,8月17日至8月24日,苏锡常三市市民凭身份证购票可享四折优惠...
12:43
2025年8月16日深夜22时许,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地区突发严重山洪灾害,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浩劫瞬间吞噬了正在野外露营的13名人员,导致他们全部失联。经过紧急救援,截至17日10时,搜救队伍已成功救出1名幸存者,但令人痛心的是,已有8人不幸遇难,仍有4人下落不明。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搜救工作正在全速展开,每...
12:43
8月14日10时10分,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引擎轰鸣,一架载有紧急医疗药品的无人机从西安灞桥区疾控中心平稳升空,翱翔于城市上空。仅仅11分钟后,无人机便以惊人的精准度抵达灞桥区狄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急需的药品安全送达。地面工作人员迅速完成药品接收与核对程序,随后将其妥善存放在专用药仓中。完成使命的无人机随即返航,整个过程高效而流畅。 此次无人机成功飞行,标志着...
12:43
8月15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与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大行业领军企业开启深度合作新篇章。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总经理倪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宋海良共同出席会谈并见证签约仪式,双方高层就未来合作蓝图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战略携手将聚焦七大核心合作领域:在交通能源融合创新方面,双方将探索路衍光伏、交通枢纽储能等前沿技术;绿色能...
11:38
2025年8月17日,北京时间,权威AI模型聚合平台OpenRouter最新发布的数据报告揭示了编程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数据显示,Anthropic和Google两大商业编程模型的市场份额在过去几周内持续下滑,而以Qwen 3 Coder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则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迅速抢占市场空白。 本周,Qwen 3 Coder的市场份额已突破20.5%,较7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