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点 LatePost》最新独家报道揭示,淘宝闪购在8月8日与9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日订单量份额首次超越美团,成为即时零售领域的领跑者。更令人瞩目的是,早在8月7日立秋当天,淘宝闪购的订单量就已领先美团1000万单以上,并连续三天保持单量破亿的惊人表现。这一系列亮眼成绩,印证了高盛分析师Ronald Keung在外卖专家会纪要中的预测:7月阿里日均外卖订单占比已达43%,美团47%,京东12%,而淘宝闪购将在8月8日的88VIP会员日创下新纪录。如今,这一预测不仅成真,甚至在GMV占比上,淘宝与饿了么合计达到44.5%,略高于美团的44.1%。短短几天内,淘宝闪购完成了一场教科书般的“闪电战”,其策略精准、执行高效,令人瞩目。
8月7日,淘宝闪购率先发起品类攻势。通过推出“秋天第一杯奶茶”主题营销,将茶饮客单价控制在15~20元,利用履约链路短、决策成本低的优势,成功吸引大量新用户。这一策略迅速见效,茶饮订单占比瞬间提升10个百分点,成为突破口的利器。8月8日,88VIP会员日到来,淘宝闪购将奶茶流量精准导入餐饮领域,推动单量推向新的高峰。8月9日,周末效应延续,订单热度稳定在高位。从更长周期来看,淘宝闪购的核心战术是先拿茶饮,后攻餐饮,这一策略在品类份额上已显现成效:茶饮类淘宝闪购与美团的份额对比已达6:4,稳超美团;餐饮类则追至5:5。尽管美团在高客单价餐饮领域仍占据优势,但在低价订单上,如“拼好饭”和“神抢手”,淘宝闪购已展开激烈竞争。高盛预计,这场价格战已使美团核心本地商业EBIT自二季度以来下滑58%,显示出淘宝闪购的强大竞争力。
会员体系是淘宝闪购瞄准的第二战场。上周二,阿里宣布“大会员体系”,打通淘宝、饿了么、飞猪等权益,实现积分跨场景通兑。在五部门连续两次约谈要求“停止非理性补贴”的背景下,淘宝闪购顺势将补贴重心转向会员权益与跨品类券包,将价格战升级为价值战。这种绑定长期消费路径的做法,有望减少补贴一停就流失用户的风险,让即时零售与电商、出行、旅行等形成闭环。显而易见的是,阿里当前的逻辑已从“外卖”转向“即时零售切入的消费场景”,即用会员体系将“今天喝的奶茶”与“下个月的机票”绑定,实现跨场景消费。相比之下,美团的护城河是餐饮外卖+本地生活闭环,打法更偏向深耕一域。从茶饮到餐饮,再到全消费场景,阿里的行进路线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早在6月单量接近6000万时,淘宝闪购就在策略会上测算出8-9月有望反超美团,计划稳步扩品类、调结构,而非单纯追求一时的数字胜利。破亿单量只是阶段性成果,核心仍是订单质量与用户留存。长期来看,阿里的全品类即时零售有望重塑本地生活消费路径,而这已超越“外卖大战”的范畴。美团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但其失误在于被动防守和策略调整迟缓。据《晚点 LatePost》报道,7月前半月,美团计划从单量压制淘宝,但月底转向守住黑金和黑钻会员,减少补贴,导致客单价从30元上下回升到30-35元,但低价对抗激烈,份额被蚕食。美团CEO王莆中称,以体系能力想做多少单就能做,但不需如此,显示自信,却也暴露被动,整体看来更像是被牵着鼻子走。
资金实力也决定了双方打法的不同。据《晚点 LatePost》了解,7月,淘宝闪购补贴超过100亿元(商家、消费者、骑手端),而美团约为其1/3-1/2。阿里现金储备3600多亿,美团1600多亿,净利润是美团三倍多。这让淘宝有底气挥霍,而美团则在控制费用,以打持久战。在这场即时零售的角逐中,淘宝闪购凭借精准的策略、强大的执行力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正逐步改变本地生活消费的格局,而美团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这场竞争将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