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市场的硝烟味愈发浓烈,战火持续燃烧。7月12日这个周六,无数用户再次体验了”0元购”的惊喜:打开美团,免费奶茶券与高额红包纷至沓来;切换至淘宝,”18元免单卡”和”超级星期六”188元大券包铺天盖地。这场由两大巨头主导的补贴盛宴,不仅让消费者直呼过瘾,更让外卖骑手们喜出望外。社交媒体上,”外卖骑手日入千余元”、”跑单收入反超餐费”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有骑手激动表示,这堪称自己从业多年收到的最大奖励。
然而,在这场看似风光无限的补贴大战背后,从业者却有着清醒的认知。一位资深骑手坦言:”外卖大战终究是昙花一现,补贴一停,感情归零。”平台间的博弈虽然刺激,但真正要运营好外卖业务,绝非简单的金钱堆砌。这场由平台发起的”外卖春运”,正让整个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7月12日,这场补贴风暴再度升级。美团不仅推出覆盖奶茶、早餐、炸鸡等多元品类的”0元购”活动,还加大了优惠力度;淘宝则通过海量”18元免单卡”和”超级星期六”188元大券包制造抢购热潮;就连京东也加入战局,以10万份16.18元小龙虾吸引消费者眼球。这场硝烟弥漫的竞争,让外卖骑手们切实感受到了市场的狂热。
骑手阿杰分享了他的经历:”7月12日接到一单实付14元的外卖,配送费却高达12.8元。”他解释道:”通常情况下配送费单价相对固定,但爆单或恶劣天气时平台会推出补贴活动。”另一位骑手阿豪的战绩更为亮眼:”当天光奖励就有450元,加上配送收入和高温补贴,总收入达到856元,这是我跑外卖四年来的最高纪录。”这些数字背后,是平台补贴带来的直接红利。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外卖大战”中,骑手们不仅收获了丰厚的收入,更目睹了商家爆单的壮观场景。阿杰回忆:”7月5日首场大战时,商家根本忙不过来,顾客排队一个多小时都等不到订单。”到了7月12日,经历过初期的混乱后,商家们已展现出更强的应对能力——部分商家坚持顾客到店扫码报号后才制作订单,避免资源浪费;另有商家提前备好免单券热门产品,确保供应充足。这场由平台主导的”外卖春运”,正演变成一场多方参与的行业盛宴。
7月12日,美团发布战报显示,截至当日23时36分,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到1.5亿单。这一数字较一周前的7月5日(首次突破1.2亿单)再创新高,标志着中国外卖单日订单量持续攀升。7月14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大关(不含自提订单)。市场传闻显示,阿里计划在未来100天内,每周六推出”超级星期六”活动,消费者可享受奶茶咖啡等超低价甚至免费优惠。这意味着这场”0元购”热潮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场看似突然升级的补贴大战,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自4月爆发以来,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分析指出:”原本以为京东会与美团正面交锋,没想到阿里才是真正的对手。”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补贴计划,规模远超4月30日启动的”超百亿补贴”。有市场消息透露,7月5日淘宝闪购的冲单日,美团立即作出反应,在多个城市投放大量高额度折扣券。尽管美团未公布具体补贴金额,但据《晚点LatePost》测算,今年美团新增补贴预算至少在150-200亿元之间。
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京东外卖于7月8日宣布启动”双百计划”,承诺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类标杆品牌。至此,美团、阿里、京东三方纷纷加码,将这场外卖大战推向史诗级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参战者均为电商巨头,阿里和京东合计占据电商市场半壁江山,具备长期作战的实力与财力。这场看似围绕外卖的竞争,实则暗流涌动——电商巨头入局外卖战场,根本目的在于抢占即时零售这片万亿蓝海。
所谓即时零售,即30分钟送达万物,涵盖餐饮、生鲜、家电、日用品等全品类。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网经社预测2025年将突破万亿。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美团凭借先发优势,自2018年成立闪购事业部以来,逐步将商品供给从生鲜日用品扩展至数码3C、药品酒水等,建立起3万个闪电仓,依托745万骑手构建起高效的配送网络。据美团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透露,非餐饮品类的日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显示出其即时零售战略的显著成效。
阿里和京东的入局,源于对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崛起的警惕。当消费者习惯在美团购买零食、超市百货、美妆母婴等商品,且价格与电商平台相差无几时,电商App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因此,两大巨头不仅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份额,更试图将线下流量重新导入线上。京东在1.5亿日活APP首页设置外卖一级入口,阿里也将外卖入口加入4亿日活淘宝首屏——这一系列动作彰显其决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京东以奶茶为突破口,通过叠加高额折扣券吸引消费者,旨在重塑购物习惯,培养平台依赖性。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公开表示:”做外卖亏损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更划算。”
在这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做好外卖业务需要综合实力。除了补贴,平台还需在导航系统、订单分配算法、商家协同管理、消费者体验优化等维度全面发力。骑手阿豪作为全职众包骑手,对多个平台的运营有着深刻体会:”京东订单越来越少,配送费低且提现慢,已不再是我首选平台。”他特别称赞美团的导航系统:”95%订单能精准导航到单元楼下,系统会根据平均时速判断是步行还是骑行,并实时显示路线状态。”相比之下,他认为京东系统调度不够完善,”老骑手跑京东时经常手忙脚乱”。至于淘宝闪购,阿豪表示:”派单过于激进,曾一天接到50单,但系统仍存在优化空间。”
数据显示,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上线后,日均配送单量从2000万增长至4000万,近期更突破8000万大关;而京东外卖日均订单量维持在2500万(截至2025年6月)。在即时零售领域,平台不仅要优化配送效率,还需完善奖惩机制。由于数码产品客单价较高,配送风险也随之增加。阿豪指出:”美团对大额订单有专项补贴,如药品美妆等80元以上订单可申请补贴,最高9元。”他认为:”美团仍是王者,订单多、单价高;对消费者而言,目前点外卖首选仍是美团。”这些来自一线骑手的真实反馈,揭示了平台间在运营层面的差距。
总体来看,阿里和京东希望通过外卖业务反哺电商,但仅靠引流远远不够。它们需要成为真正的”六边形战士”,在调度效率、运营能力、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全面提升。这场外卖大战中,既有参与者不断加码博弈,也有旁观者跃跃欲试。今年6月,《晚点LatePost》报道多多买菜将在上海等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抖音则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元场景接入即时零售。抖音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流量转化模式,若能成功开拓即时零售新玩法,将给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然而,外卖战场毕竟是一场资金消耗战,新玩家的入场仍需谨慎。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外卖大战的激烈程度将远超以往。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中,谁能最终胜出,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