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定焦One,作者:李梦冉,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当传统广告团队苦苦磨了一个月,修改了五次方案,终于得到甲方点头确认时,AI广告团队的尾款已经结了九回。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广告人正在经历的残酷现实。一位入行四年的广告演员余西称:“一条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广告,从项目策划到最终落地,短则半月,长则说不准。”

而另一边,在今年6月NBA总决赛直播中,一条由Google最新视频生成模型Veo3全流程制作的30秒广告,累计播放轻松破亿。幕后导演PJ Ace称,这条广告仅用了一台电脑、48小时和2000美元。

可以预见的是,AI正在悄然改写广告业的规则。据QYResearch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AI广告市场销售额达10.23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飙升至10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7%。

高速增长背后,各路玩家持续加码,TikTok推出全新的AI广告功能、谷歌推出Veo3,国内以即梦和可灵为代表的AI视频生成工具已成为主流选择,阿里、京东等企业均向各自商家提供AI广告平台,辅助运营。

一面是工具的加码进阶,一面是传统广告的生存危机,技术和人,又来到了十字路口。

AI对打真人,

传统广告输在哪儿?

“我去面试摄影师,拿出相机还被笑话了,他们讲这东西已经落后了,用手机加AI做的更好,我都准备卖相机转型AI了。”

摄影师乔治白在一则关于AI广告的帖子下如此留言。他曾是那种“扛着单反走天涯”的人,如今在求职时频频碰壁。

他告诉「定焦One」,“现在很多(小型)公司都用AI工具,每天能生成2000多条视频,分发给不同账号测试爆款,一旦哪个火了,就用这个账号进行投流带货。”

和乔治白类似,广告人周路也在经历着被时代“温柔”淘汰的过程。

七年前从北电毕业后,周路入行做了广告摄影。尽管他并不认为AI广告会对传统广告行业造成太大冲击,但说起近况时他大方袒露,现在主要是拍摄广告素材,提供给某头部互联网大厂的AI业务,算是变相喂养AI。

从工作难找到主动转型,两人的经历像是被AI技术按下加速键。不怪广告人不努力,实在是因为AI技术发展得太快。

与传统广告相比,AI广告赢在哪里?我们从流程、技术、成本几方面来看。

在制作流程上,传统广告要经历冗长的制作周期,从甲方需求立项到交付作品,中间要经历反复拉锯战,还多了组团队、定演员、后期特效制作等环节。

而AI广告的核心优势之一就是“快”,AI工具打通了整个链条,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生成分镜。利用导演写的脚本(有些作品脚本也是AI生成),用DeepSeek、豆包、ChatGPT等工具生成分镜信息,如“鱼儿跃出水面-2秒-全景”等信息;在此之前,导演还需要对广告风格和背景环境进行设定,如将整个环境设定为冰雪初融、草木刚萌动的春天景象。

第二步,生成图片。利用即梦、Midjourney等工具生成画面。这一步的关键是结合大量有光感的纪录片镜头进行训练,保证画面质量能够有写实感和美感。

第三步,生成视频。利用即梦、可灵等视频生成工具对图片画面进行动态测试,生成合适的视频素材。由导演在生成的所有动态素材中,挑选合适的片段进行剪辑。

第四步,剪辑。用剪映、Premiere等将视频素材进行后期制作,使之具备完整广告视频的效果。

不仅快,AI广告的技术门槛也低了不少。负责招募AIGC广告导演的尼娜介绍:“AI广告生成难度不高,AI导演门槛也不高。”

「定焦One」注意到,从招聘信息来看,AI广告导演主要具备三种能力:视频剪辑(把控后期和影片节奏)、内容运营(设计开头和高潮、适配各平台风格)、创意协作(前期策划、团队配合),这也是传统广告导演所应具备的素质。但是相比起传统拍摄,AI广告却不强调拍摄经验和镜头语言,仅仅标注了“或具备基础拍摄/导演能力”。

过去,一名传统广告导演需要长期的艺术训练和大量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镜头语言和把控能力,相比之下,AI广告导演对技术的学习可谓是“速成式”。

再来看成本。一支传统广告视频,从创意到交付动辄几十万甚至百万预算。AI广告公司“与光AI”品牌经理王璐圣透露,他们能将原本需要百万预算和数月周期的商业视频,成本压缩至30%-50%,时间效率提升70%-90%。

以与光AI和联想合作的亚冬会开幕式作品为例,王璐圣介绍:“如果用传统的方案去做,起码花费100万以上,但是用AI做,成本可以压缩到30万,而且公司的利润率没有受到影响。”

前文提到的PJ Ace导演也提到,传统拍摄动辄要40万美元,60人跑上一个月。而那条AI广告,一个人两天搞定,花了不到两千美元。

图片

图源 / 与光AI

当一边在提速降本,另一边难免感受到寒意。

行业变革带来的焦虑,并不仅限于“没活干”,广告演员余西还遇到了另一重烦恼。

她透露,虽然现在还没明显感受到AI带来的生存压迫,但是已经有不少公司想采集她的人像信息(面部和声音等)用于打造数字广告人。她称:“一旦授权了,我们演员是没办法把控后续环节,不知道会用你的形象来输出什么内容,合同也没有保障这一点,我们演员很被动。”

在谈及AI广告时,余西直言不讳:“我是非常抗拒的”。不止余西一人有面临这种情况,「定焦One」了解到,还有一部分演员会私下约定,禁止签约数字人信息授权,甚至通过抬高信息授权价格来倒逼对方去选择真人演员,这不仅是对自身形象的保护,还反映出一种对AI取代真人的潜在危机感。

未来,谁也说不准。

千亿市场红利,

但不是谁都能吃到

目前大多数人对AI广告的印象还停留在内容层面,常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链路AI,包括前期策划、脚本制作,中期画面生成和后期成片;另一种形式更为常见,即部分画面用AI代替,如用AI生成视频背景特效或虚拟风格化角色和元素的插入。

在这个层面,国内已经有不少大厂有成熟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第一梯队可灵和即梦使用频率较高,可灵在运动镜头上表现突出,适合动作幅度大、长镜头和一镜到底的画面,对物理世界理解到位;而即梦优势在于生图,综合能力领先。”

不过,这还只是AI广告的入门级玩法。真正改变行业格局的,是AI正在悄悄接管整个广告链条,从内容生产一直延伸到投放优化。

国外的大厂们在这条路上跑得更快,最有代表性的是谷歌的Performance Max和Meta的Advantage+,已经把广告设计、生成、投放等环节全部打通。

以Google Performance Max为例,广告主只需要需要上传素材(商品图片、徽标、视频等)和设定结构(如广告标题、预算出价、地区语言等),Google就能制作出广告。即便没有视频素材,Google也可以根据文字/图片素材资源自动制作视频。制作完成后,Google自动化系统会将广告投放给潜在客户。

再看国内,大厂们也在加速布局,但更多是绑定自家生态,提供相应服务。比如,阿里妈妈的万相营造(原万相实验室)就作为电商场景AIGC生成工具,主要为了赋能商家经营;同样的还有京东AI电商营销工具羚珑,为商家提供从店铺到产品等广告设计服务。

图片

不管是只用AI生成广告内容,还是整个流程都交给AI,毫无疑问,AI广告蕴含着千亿市场。

CTR(央视市场研究)发布的《2025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53.1%的广告主会在创意内容生成中使用AIGC技术,其中有接近20%的广告主,在视频创作中超50%的环节需要借助AI。

但是,蛋糕虽大,不是每个人都能分上一口。高盛在报告中指出,大平台因为具备数据、技术和资本壁垒等优势,会在中短期获利。而对于缺乏技术资源等优势的玩家而言,能不能吃到红利,和会不会被AI抢饭碗,仅一线之隔。

从目前格局看,这个市场分成了三层:

顶层平台型大厂它们既卖工具也卖流量,广告怎么做、往哪投、怎么优化,每个环节都有机会获利。

Google和Meta已经占领先机,Meta Advantage+采用率从2023年Q1的2%飙升至2024年Q4的36%,Google Performance Max在美国广告主中的采用率也已达59%。

国内大厂在这方面虽然起步稍晚,但增速更快。量子位智库预测,2025年中国广告市场规模将达13465.9亿元,生成式AI在广告营销中的营收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其中头部企业也追逐明显,以快手为例,可灵在2025年3月(正式推出后的第10个月)实现年化经常性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广告营销素材生产环节,快手今年一季度AIGC营销素材的日均广告消耗已达3000万元。阿里京东字节等企业也在各自发力,京东称,今年一季度平台及广告收入增长15.7%至223.2亿元,部分原因也归功于AI工具。

第二层,是吃到“效率红利”的头部品牌和代理商。

对品牌来说,AI能让营销更快更便宜。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可口可乐AI圣诞广告《Secret Santa》,其制作方表示,相比传统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制作费用,这只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制作速度也提高了五倍。

而代理商诸如广告公司,AI能压缩制作周期、节省成本。如今不少广告公司也凭借敏锐嗅觉快速转身,全球四大上市广告公司代理商接入AI技术,成功上车。如Omnicom与Google Cloud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WPP集团合作英伟达,联手谷歌,加码AI对视频的优化升级。

第三层,也就是没有技术资金等优势的中小广告公司和个人创作者,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正如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AI技术首先威胁的就是低端环节,导致下游开始卷低价,后果是产出的内容同质化,很容易被取代。

王璐圣认为不仅是下游,连中游也会受影响,“现在我们接的商单预算基本都是40W-60W,很少接20W以下的。”这意味着中游的门槛也在提高。

长此以往,行业可能走向两极分化,一边是手握技术和资源的玩家越做越大,另一边则是被“技术替代”的中小从业者转型或退场。

下一站:

从“技术比拼”到“心灵共鸣”

尽管AI广告让人眼前一亮,在数据与红利狂欢的背后,还是有些“硬核”问题没解决。

最明显的,就是技术不成熟带来的翻车现场。

去年8月,麦当劳为了宣传“麦当劳薯条250日元大促”,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条AI视频广告,视频中场景、食物和人均是由AI技术生成。但网友发现,视频中人居然有“六根手指”,此外画面里还出现多余物体,瞬间引起网友争议。

同年11月,可口可乐发布了首支全AI生成圣诞广告《假日魔法来了》,内容致敬了可口可乐1995年经典的《Holiday is coming》广告,却遭受网友痛批“没有创新精神”“画面太过惊悚”。

在技术bug之外,版权风险也是另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目前市场上AI工具都需要大量素材来丰富资源库,专业的素材提供尚未形成规模,尤其是监管限定还未完善,这就导致AI作品常常陷入版权风波。

大卫·布拉戈耶维奇的肯德基AI视频广告就被指出利用了导演约里斯的作品和其他摄影师公开发表的帖子,从镜头、演员、服装等几乎取自他人作品。此前国内品牌李子园的“青春甜不甜”AI广告被指抄袭日本真人广告,从动作、画面到人物风格均高度雷同。

除了技术和版权,AI广告还面临一个终极灵魂拷问——它能不能真的打动人心?

那些能流传十几年的经典广告,靠的不是炫技,而是触动情感的力量。如中国台湾公益广告《母亲的勇气》展现飘洋过海、不畏艰险的母爱,泰国潘婷《You can shine》展示个人自信与独立的蜕变,可口可乐《边界》则以更宏大的视角切入和平与友好的主题。这些理念和情感的传播,AI能做出来吗?目前来看,AI可以是工具,但它不是答案。

就像目前AI广告仍需要依赖导演把控节奏、依靠广告团队提供素材,也正如业内人士分析,广告发展到后面仍是拼创意和审美。这也意味着,或许又将回归到大脑较量。

从业者们对此也有各自的思考和打算。

面对越来越逼真的AI广告演员,余西表示无奈:“这对底层没有名气、缺乏二次创作能力的演员而言肯定会带来巨大冲击,但演员现场二次创作的能力还是AI无法取代的,所以演员现在需要去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资深动画导演也表示,目前能被AI取代的,更多是一些偏低端的环节和技术人员,类似初级策划、初级美术设计、初级剪辑师、初级特效师等等。真正有创意的人和环节反而是受益的,因为AI提供了更多更快的选择项供他们决策。

多位从业者认为,AI广告还没真的颠覆传统广告行业,但技术变化太快,所有人都必须提前准备。

王璐圣称,“AI广告的确需要成熟导演把控,不过AI广告导演和传统导演的技能可能不太相同。”尼娜也对这个问题有相同看法:“现在对于AI广告导演岗位来说,缺的是好的AI艺术家。会AI技术的人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会差很多,传统导演会AI技术的又比较少”。

更加汹涌的AI广告浪潮,还在路上。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2日

20:36
问界汽车8月2日重磅发布全新六大交付承诺,以用户至上理念为核心,致力于打造透明高效、安心无忧的购车体验,让每一位车主都能轻松省心地拥抱智能出行新时代。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出,标志着问界汽车在服务升级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旨在从源头上优化交付流程,确保用户在提车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优质保障。 六大交付承诺具体涵盖六大核心维度,每一项都直击用户购车痛点,力求实现完美交付...
20:36
微新创想8月2日最新消息,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率先披露了天玑8500芯片的详细规格。这款备受期待的芯片基于台积电先进的4nm制程工艺打造,采用业界领先的Arm全大核架构设计,并集成了性能强大的Mali-G720 GPU。据博主透露,天玑8500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表现惊人,预估分数已突破200万分大关,这标志着其性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回顾去年12月,REDM...
20:36
8月2日最新消息,国内媒体广泛报道了一起引发热议的无接触交通事故。山西大同一位博主近日通过视频公开了她的遭遇,称在小区内遭遇了这起特殊的交通事故 7月24日清晨,事发地点位于大同某小区内。当时一辆轿车正在小区道路右转,车辆过弯后约10米处,一名骑自行车的人突然摔倒在地。博主在视频中详细还原了事发经过,画面清晰显示事故发生的瞬间。博主表示,摔倒的骑车人随后报警...
20:36
8月2日最新消息,随着文创消费市场的蓬勃兴起,冰箱贴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家居小物近年来意外走红,成为备受追捧的热销品类。在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称的浙江义乌,冰箱贴生产工厂正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高速运转,出货量持续攀升。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记者发现仅销售冰箱贴的店铺就超过百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一现象背后,是冰箱贴产品独特的市场定位。据当地商家介绍...
20:36
2025年8月1日,杭州高新区(滨江)隆重举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大会,正式宣告杭州具身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式启动运营。这场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盛会不仅标志着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入新阶段,更展现了其打造全球人工智能高地的坚定决心。大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受聘担任专家团队领衔人,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视野将为基地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宇树科技CEO王...
19:55
微新创想8月2日讯 从经典到革新 苹果官方正式停止Apple Watch Series 1维修服务 苹果公司近日发布重要声明宣布Apple Watch Series 1正式退出维修服务体系。根据苹果官方维修政策规定 产品停产后5至7年期间将被划分为"过时产品" 维修服务将根据零配件供应情况酌情提供;而停产后超过7年的产品则被归类为"停产产品" 官方将全面...
19:55
微新创想8月2日重磅消息,暴雪娱乐旗下传奇级游戏《暗黑破坏神2》震撼重制版即将于8月27日震撼登陆国服,开启全新的冒险篇章。为满足广大玩家的个性化需求,游戏特别推出了多种极具吸引力的购买礼包选项,让每一位玩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标准版礼包仅需168元,豪华版礼包288元,而尊享版终极礼包则售价458元。特别优惠:凡使用网易支付方式,均可享受立减10元的...
19:55
2025年8月,江苏省正式发布并实施新版‘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标志着该省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中迈出重要一步。新版目录自8月17日起生效,有效期预计至2030年,期间将全面覆盖石化化工行业的13个细分领域,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清晰指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取消了原有的5个子行业管理要求,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流程,释放了市场活力。同时,新版目录特别强调能效与设备标准...
19:55
8月2日,造纸行业迎来新一轮价格上调浪潮多家龙头企业纷纷宣布提价,部分企业近一个月内已实施四次价格调整。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瓦楞纸和再生牛卡纸的出厂价格普遍上调30元/吨至50元/吨,行业整体价格水平明显提升。这一轮价格调整反映出造纸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和环保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 造纸行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A股市值规模已达157...
19:55
2025年末,北斗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6000亿元大关,相较于2020年的4033亿元,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自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以来,该产业呈现持续扩张态势,至2024年已达到5700亿元规模。根据最新预测,今年年底产业规模有望实现50%的显著增长,这一高速发展轨迹充分印证了北斗系统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卓越竞争力和广阔市场前景。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不...
19:55
财联社8月2日快讯 广东省中南部地区近日遭遇强雷雨天气侵袭 导致国铁广州局部分列车运行受阻 暂停服务。铁路部门最新通报显示 8月2日将暂停京广铁路沿线8趟普速列车运行 而受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8月3日预计还将再停运17趟列车。 此次列车停运主要受极端天气影响 铁路部门正全力抢修受损线路设施 确保旅客出行安全。铁路部门特别提醒广大旅客 ...
19:55
2025年7月,港股市场掀起一股股份回购热潮,展现出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据统计,当月共有73家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回购计划,累计回购股票数量高达8.08亿股,涉及总金额达100.35亿港元,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市场活跃度与投资者信心的提升。 在众多参与回购的企业中,腾讯控股、友邦保险、汇丰控股、药明生物和百胜中国表现尤为突出,五家公司合计回购金额超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