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台风”韦帕”强势登陆,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海滩出现了一场罕见的赶海盛况。大量新鲜海鲜在海滩上堆积如山,吸引了众多附近居民纷纷前往,争相体验这难得的自然馈赠。然而在这场热闹的赶海热潮背后,疾控专家却紧急发出警告,提醒公众注意潜在的健康风险。
专家指出,台风过后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这种特殊环境会导致创伤弧菌数量激增。这种被称为”海洋隐形杀手”的细菌常附着在贝类等海洋生物表面,一旦通过皮肤伤口接触人体,就可能迅速侵入血液系统。根据医学研究,创伤弧菌感染潜伏期极短,最快12小时内就能引发败血症,其致死率高达50%以上,情况十分危急。
据了解,创伤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被称为海洋弧菌。它与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并列为导致人类感染的三种主要弧菌之一。这种细菌主要分布在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洋及河口中,常常寄生在贝壳类等海洋生物体内。根据致病性的不同,创伤弧菌还可以细分为Ⅰ、Ⅱ和Ⅲ三种生物型,其中Ⅰ型是人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一旦感染创伤弧菌,患者通常在24小时内会出现明显症状。轻度感染者可能表现为水样腹泻,伴随呕吐、发热等不适;而重度感染者则可能引发原发性败血症、创伤感染、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截肢、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疾控专家特别呼吁广大市民,在享受赶海乐趣的同时,务必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创伤弧菌的感染风险。建议赶海爱好者在活动前后彻底清洗双手和伤口,避免直接接触贝类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有皮肤破损的人群更应谨慎参与。只有做好充分防护,才能确保自身健康安全,让赶海活动真正成为享受自然、放松身心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