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啦啦:茶饮市场黑马崛起,能否挑战蜜雪冰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远禾,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近年来,茶饮市场竞争激烈,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迅速扩张,成为下沉市场的代表。然而,一个名为甜啦啦的品牌却在各大茶饮品牌的围剿下突出重围,迄今已开出了超过6000家门店,甚至超过了麦当劳。更令人瞩目的是,甜啦啦还计划在2025年登陆港股市场。
甜啦啦的崛起,源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极具性价比的产品策略。作为一个主打低端市场的品牌,甜啦啦的客单价并不高,即使是牛油果等高端产品线,其推出的饮品价格也仅在十元上下。正是这种亲民的价格,让甜啦啦每天能够售出超过200万杯饮品,招牌产品“一桶水果茶”更是累计售出1.1亿杯。在前不久举办的合作伙伴大会上,甜啦啦还宣布了其全球扩张计划,今年8月底,印尼首店已经落成,预计到今年年底,印尼店铺数量将达到60家。未来,甜啦啦还将进军东南亚、北美、欧洲、中东等市场,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
目前,甜啦啦的门店数量已超过7000家,今年新增门店计划超过2000家,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8000家,明年年底更是计划冲刺万店。在茶饮市场一片火热的情况下,甜啦啦无疑是冲入万店赛道中的一匹黑马。
甜啦啦的成功,离不开其对蜜雪冰城的模仿和学习。两者同样定位低端市场,发源地也相距不远,蜜雪冰城的门店最多城市是郑州,而甜啦啦的门店最多城市则是阜阳,更加深入下沉市场。数据显示,甜啦啦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70%,而蜜雪冰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不到一半。这种极致的下沉策略,使得甜啦啦目前只在安徽省的门店数量破千,河南河北的门店数超过500,与一线城市距离尚远,网络声量也相对较低。
在开店扩张策略上,甜啦啦也采取了与蜜雪冰城类似的加盟制,并在品牌成立的第二年就立即放开加盟。随着蜜雪冰城门店数量越来越多,审核条件越来越严格,不少加盟商开始选择加盟门槛更低的甜啦啦。然而,从这一点开始,甜啦啦也和蜜雪冰城拉开了差距。
在开放加盟的政策下,供应链的重要性凸显,这也是蜜雪冰城成功的关键。2012年,蜜雪冰城建立中央工厂,实现核心原料自产;2014年,建立焦作物流园,成为全行业第一家免物流费的品牌。早在2019年,门店数量仅7500家的蜜雪冰城,营收就已达到65亿规模,主要依靠向加盟商销售各类产品原材料和提供加盟管理服务。相比之下,目前门店数超6000家的甜啦啦,预计今年收入仅为26亿元,不到蜜雪冰城的一半。尽管甜啦啦也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开始自建供应链,但规模实在堪忧,部分省份门店订购的原料甚至需要三到四天才能送达。
尽管价格带与蜜雪冰城极为相似,但甜啦啦的产品定位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蜜雪冰城的产品更多集中于奶茶,而甜啦啦的产品则更多是鲜果茶,对标的其实是沪上阿姨这一类品牌。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甜啦啦也弥补了部分市场的不足,与蜜雪冰城在产品上并不具备直接的竞争关系。
四年前,蜜雪冰城凭借500万杯的销量及7000多家门店,第一次进入主流视线。四年后,甜啦啦也靠着在下沉市场的摸爬滚打,以六千家的门店数量,成为了茶饮赛道的黑马。目前,蜜雪冰城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连锁品牌,门店数量达到2.5万家,仅次于肯德基、麦当劳和赛百味。但甜啦啦想要复制蜜雪冰城的成功,没那么容易。
近年来,茶饮品牌纷纷传出上市传闻,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2020年,新茶饮品牌融资超过18起,总融资金额高达17.43亿元;2021上半年,新茶饮品牌融资15起,披露金额超50亿元。然而,三年过去,奈雪的茶成功上市后股价大幅下跌,蜜雪冰城、喜茶、茶百道、沪上阿姨等多个品牌均传出上市传闻,但至今仍无一家真正上市。目前最接近上市的,仍旧只有蜜雪冰城。
相比蜜雪冰城,处境更为艰难的或许是喜茶这类相对高端茶饮品牌。近年来,喜茶动作频频,降价、关闭喜小茶、逐渐放开加盟。高端茶饮,越来越难做。尽管茶饮市场规模逐渐增长,但高端茶饮店的增长已经显著放缓,而中端茶饮店规模仍旧保持高速增长。过去几年,喜茶门店扩张速度也有着明显放缓,2021年门店新增数量仅有202家,增速仅为26.3%。门店扩张速度的放缓,也说明过去那套“物以稀为贵”的故事,不再能打动消费者。
激烈的竞争下,奶茶品牌越来越内卷,也越来越雷同。产品线从车厘子到牛油果,从油柑到黄皮,每家品牌都想脱颖而出,却再次被拖入同质竞争。守住估值、保持增长都相当艰难,自然只能离上市越来越远。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上市?一些离茶饮品牌最近的公司,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启示。最近,喜茶、瑞幸的包装材料供应商——恒鑫生活IPO过会,准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去年7月,为喜茶、星巴克等提供“小料”的宝立食品,也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为奈雪的茶、茶百道、 沪上阿姨等品牌提供果汁的供应商——田野股份,在今年2月也成功在北交所上市,首日高开,涨幅超过20%。相比靠着“故事”和“创意”打动消费者的茶饮品牌,靠着“产品”和“质量”取胜的茶饮品牌供应商,或许更加能够打动投资者。
相比讲好故事,更重要的是,做好产品。
人们为什么爱喝奶茶?因为甜味可以让人分泌多巴胺,带来愉悦的感受。但在市场上,虚假的繁荣,也会麻痹人的神经。事实上,靠着迅速扩张门店,营造出虚假繁荣,上市之后收割投资者的,并不在少数。这些年还有各式的休闲食品、面包糕点、鸭脖、火锅等,都靠着短暂的辉煌和疯狂的扩张迅速上市。然而上市短暂的辉煌之后,绝大多数都是烟花易冷,归于沉寂。实质上,这背后都是有着资本在背后的运作与收割。
如今的新式茶饮,像极了曾经的休闲零食。靠着一个故事或者一款产品,这些茶饮品牌迅速积累了大量消费者,再靠着门店的疯狂扩张,给市场讲一个似乎是超级黑马的成长故事,进而达到上市目标。至于上市之后还能不能维持成长发展,或许从来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当初那些助力它们上市的资本,或许也早已在上市解禁之后,第一时间抛光手上股份,赚得盆满钵满,然后头也不回地寻找下一个“黑马种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