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紧急接诊了一名年仅一岁的幼儿,孩子因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鸡蛋羹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据家属描述,为了追求更细腻的口感,他们特意缩短了蒸煮时间,导致鸡蛋羹中的蛋黄仍处于半流质状态,未能达到完全熟透的标准。孩子食用后不久便开始哭闹不安,傍晚时分体温突然飙升至39.7℃,夜间更出现四肢抽搐的危急症状。家长见状立即带孩子就医,经过紧急检查和细致问诊,医生最终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败血症,而那碗看似美味的鸡蛋羹正是致病源头。
经过6天的积极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措施,患儿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这一病例提醒广大家长,婴幼儿的饮食安全不容忽视。鸡蛋作为常见的食材,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细菌感染。专家指出,鸡蛋羹应确保完全熟透,蛋黄呈现固态而非半流质状态,可通过延长蒸煮时间或使用食品温度计来准确判断熟度。此外,生熟食材需严格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此次事件也凸显了家庭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家长在为婴幼儿制作辅食时,应遵循科学烹饪原则,不可盲目追求口感而牺牲食品安全。沙门氏菌感染多见于未煮熟的禽类、蛋类及肉类,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尤为易感。一旦出现发热、腹泻、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我们能够有效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