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纽约地铁中若您留意到那些醒目的stark白色广告,或许正目睹AI行业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营销豪赌之一。Friend公司CEO Avi Schiffman在接受Adweek专访时坦承,此次广告战役耗资高达逾百万美元,不仅覆盖了超过11,000张车厢广告卡片,还在站台布置了1,000张大型海报,更在130个城市面板上同步投放。其中一些地铁站如West4th Street几乎被Friend的广告完全占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堪称全球首场大规模AI营销活动,”Schiffman强调道,”虽然此前也有AI产品尝试广告投放,但如此规模的平面广告战役实属罕见。”他将此次行动形容为”一场豪掷千金的赌博”,并坦言”目前公司已所剩无几”。这款售价129美元的设备自推出以来始终伴随着争议。《连线》杂志记者近期发表《我讨厌我的Friend》一文,直指其持续监控功能令人反感。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广告本身,部分Friend广告被涂鸦覆盖,标注着”监控资本主义”等警示字样,并呼吁公众”去交真正的朋友”。
Schiffman坦言对纽约人对AI的抵触情绪了如指掌,”可能比美国其他任何城市都更为强烈”。为此他特意采用大量留白的广告设计,”这样人们就会自发参与社会讨论”。这种营销策略可谓争议重重。一方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确实能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但另一方面,在产品本身已引发隐私担忧的背景下,如此高调的推广反而可能加剧公众反感。Schiffman自曝资金紧张的表态,更凸显了初创企业在营销决策中的风险——将全部资金押注单一渠道,尤其是在市场接受度存疑时,可能对长期发展造成致命打击。
这种”孤注一掷”的营销方式在科技界并不鲜见,但效果往往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市场需求。对于Friend这类涉及个人隐私与日常监控的产品,单纯依靠广告曝光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信任危机。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活动折射出AI初创企业普遍面临的营销困境:如何在公众对AI技术日益敏感的环境下有效推广产品。Schiffman选择直面争议而非回避,这种策略能否奏效,最终仍需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