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戏产业正迎来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近日,日本计算机娱乐供应商协会(CESA)发布了一份重磅调查报告,揭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数据:高达51%的日本游戏公司已开始不同程度地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这项覆盖了今年6月至7月期间的调查,吸引了卡普空、Level-5、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和世嘉等众多知名游戏厂商参与,既包括行业巨头,也不乏充满活力的独立开发者。
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游戏公司正积极探索AI技术的多样化应用。从生成视觉游戏资产、创作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到辅助编程工作,AI正逐渐渗透到游戏开发的各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32%的参与企业还表示,他们在开发自研游戏引擎时也在积极借助AI的力量,这预示着AI技术将在游戏产业的底层架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尽管生成式AI在游戏行业的潜在应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期待,其实际渗透程度却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尤其是在日本这个传统游戏强国。其中,Level-5和卡普空等公司已公开承认采用AI技术,并展示了其在多个开发环节中的广泛应用,包括图像超分辨率处理、角色设计和代码生成等。这些领先企业的实践,为AI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树立了标杆。
然而,业内对于生成式AI在游戏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仍存在较大分歧。许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利用AI加速重复性的编码或动画制作是合理且高效的,但若试图用AI替代人类艺术家的角色,则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种分歧也导致了某些公司在采纳AI技术时显得更加谨慎。
任天堂作为一家始终以法律手段捍卫知识产权的企业,明确表示因版权方面的顾虑,目前将避免使用生成式AI。这一选择反映了其一贯的立场和对游戏开发中人文创造力的坚定保护。同时,其他主要厂商也呼吁在采用AI技术时要负责任,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会损害游戏开发中的人文精神。
拉瑞安工作室(Larian Studios)的首席执行官斯温・温克(Swen Vincke)对此发表了独到见解。他在去年接受采访时指出,AI应被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替代人类创造力的解决方案。他的团队近期新招聘了15名概念美术师,以解决产能瓶颈,而非依赖AI解决方案。这一观点强调了AI在游戏开发中的辅助作用,而非主导地位。
🌟 51%的日本游戏公司已开始使用AI技术,应用领域包括视觉资产生成和故事创作。
🎮 部分公司如任天堂因版权顾虑,选择不使用生成式AI,显示出行业对AI技术应用的分歧。
🤖 拉瑞安工作室CEO表示,AI应作为工具提升效率,而非替代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