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部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系列涉及信息泄露的典型案例,特别聚焦于科研人员和公职人员在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出现的违规行为。这些案例深刻警示广大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密信息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案例中的小田是一名涉密单位的工作人员。某次拜访同事家时,他无意识透露了自己参与的重大涉密项目的进展情况。这一对话被同事家人无意中听到,随后在网络上传播,最终导致国家秘密泄露。国家安全部对此高度重视,小田及相关责任人因此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保密安全的警钟
另一位科研人员小李在撰写研究报告时,为追求效率违规使用了一款AI应用软件。他擅自将核心数据与实验成果上传至该软件,结果导致涉密信息意外泄露。小李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项目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严厉处理,反映出对科技工具的不当管理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新入职干部小蒋在参加某会议时领取了一份秘密级文件。出于炫耀心理,他拍摄文件首页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信息泄露。小蒋的泄密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信息安全,也为自己带来了相应的处分,警示职场新人在保密意识上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国家安全部特别提醒公众: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必须杜绝在互联网或非涉密环境中处理任何涉密信息;同时应从正规渠道下载人工智能应用软件,避免因使用山寨软件而埋下信息安全风险
划重点:违规使用AI工具导致机密信息泄露,科研人员小李受到严肃处理;职场新手小蒋因炫耀行为发布涉密文件,结果导致泄密;国家安全部提醒,切勿在非涉密环境中使用AI处理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