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7月30日讯 近期,福建福州和厦门地区陆续出现非洲大蜗牛的活动踪迹,引发市民关注。在福州某公园附近,市民意外发现一只拳头大小、行动缓慢的非洲大蜗牛正沿着人行道爬行;而在厦门,雨后湿润的环境也让这种外来物种更加活跃,小区和公园内时有它们的身影出现。
专家紧急提醒:非洲大蜗牛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体,一旦接触务必谨慎处理。若不慎触碰,应立即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细菌通过口腔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据了解,这种被称作”毒王”的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因其强大的危害性而得名。非洲大蜗牛不仅是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还可能传播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其体表携带的细菌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而最危险的隐患在于其体内寄生的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一旦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将引发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广东就曾发生一起典型案例:一名10岁男孩在路边捕捉非洲大蜗牛玩耍后,出现反复发热和头痛症状,最终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嗜酸性脑膜脑炎。这一案例再次警示家长:切勿让儿童捡拾蜗牛作为玩具。
特别提醒:关于”高温烹煮可食用”的说法纯属谣言,即使将非洲大蜗牛彻底煮熟,也无法确保其安全性。若在小区发现大量蜗牛,建议联系物业管理部门或专业杀虫公司处理,切勿自行喷洒农药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家庭中发现少量蜗牛时,可使用食盐进行物理灭杀——蜗牛接触食盐后其软体部分会迅速脱水死亡,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