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开始怀疑阴谋论时,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了隐秘的布局。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刘润(ID:runliu-pub),由二蔓撰写,李桑编辑,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2023年,每一天都上演着重大新闻,其中大部分都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年初,ChatGPT突然崛起,随后AI领域接连爆发重磅消息。GPT-4、Microsoft 365 Copilot、Midjourney V5、Google PaLM API等创新相继问世,铺天盖地的消息席卷了每个人的视野。就在5月31日,AI界再传重大事件——包括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内的众多AI领域领袖联名发布公开信,呼吁全球共同降低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这封公开信篇幅极短,仅22个词,却字字千钧:”Mitigating the risk of extinction from AI should be a global priority alongside other societal-scale risks such as pandemics and nuclear war.”(缓解人工智能导致的灭绝风险,应与流行病和核战争等社会规模风险同等视之,作为全球优先事项)。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
记得不久前也曾有过类似的公开信。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本应是提升效率的福音,为何会与流行病、核战争相提并论?他们究竟在担忧什么?这与我何干?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我试图梳理这封公开信的来龙去脉,探究AI领域的忧虑如何逐步累积,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越梳理越发现,山姆·奥特曼的格局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 灭绝风险
还记得3月30日那封著名的”AI公开信”吗?由埃隆·马斯克等一千多名业界、学界人士联名呼吁,要求所有AI实验室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系统,至少6个月。距离年初GPT-3.5爆火才119天,GPT-4推出仅两周,为何众多大咖集体发声?核心原因在于AI发展速度过快,监管和法律未能及时跟进,甚至发明者自身也缺乏有效控制手段。无节制使用AI可能带来深远风险: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社会不公等。更令人担忧的是”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这种远超人类智能的存在可能对人类构成灭绝威胁。
“这么夸张?”AI本应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为何会被如此描绘?因为从业者未曾预料到”连接主义”的强大。
### 连接主义
长期以来,AI发展遵循”逻辑主义”路线,通过公理和逻辑体系构建系统。学习语言时,需要掌握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但语言充满微妙情感,一个”嗯”字背后可能隐藏八万四千种情绪,规则永远无法穷尽。人类学习语言却截然不同——在环境中自然习得,而非死记硬背。大脑神经元通过不断连接外界刺激,最终涌现出知识和智慧。这种模式被AI领域称为”连接主义”,如今已成为主流。
今天的AI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它们越来越像人类,拥有上万亿个”神经元”。明天呢?上万亿个神经元接触海量数据后,会涌现出怎样的智慧?埃隆·马斯克警告:”人工智能远比核武器更危险。”必须有人呼吁、干预、大声疾呼。
### 纳什均衡
收到3月30日公开信的从业者会立即暂停AI训练吗?大概率不会。这源于”坏的纳什均衡”:剧场中第一排观众站起来看戏,导致后排所有人不得不起身,最终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但观看体验与坐着时相同。每个人都选择”不遵守规则”是最优策略,但集体不遵守只会导致最差结果。一纸公开信往往沦为废纸——提议者不遵守,暂停开发沦为秘密开发。就像所有对手都举枪时,放下武器就是死路一条;若别人都在研究,自己不参与就会损失惨重。
### 行政手段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行政手段是关键。禁止站起,站起者罚款;禁止校外辅导课,参加者罚款;禁止不合规广告,使用者罚款。当”不遵守规则”面临严厉惩罚时,人们才会选择遵守。当规则被普遍遵守,或许会发现坐着反而更好。5月16日,山姆·奥特曼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政府监管对行业未来至关重要”,甚至主动请求”戴上手铐”。他提出三点建议:建立政府机构发放许可证,制定安全标准并强制测试,引入第三方专家独立评估。这些措施将限制AI发展,但奥特曼认为这是必要的。
### 非营利机构
许多人低估了奥特曼的格局。OpenAI是一家非营利机构,其运作并非为盈利,而是通过收益支撑活动,盈余必须再投入”造福人类”的事业,不能分红。就像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学费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而非个人所得。若收入不足,只能接受捐赠。OpenAI的梦想是用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而非赚钱。即使意外获利,也必须继续投入公益事业。听证会上,奥特曼坦言:”我在开放人工智能中没有股权,赚的钱只够买食物和保险。”听证会人员震惊:”你需要律师,我怀疑你被骗了。”
### 最后的话
签下公开信后,AI世界将如何变化?尚不明确。或许GPT-4.5的推出将被延迟,或许全新法规将诞生,或许我们将使用更安全高效的AI。但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永远保持理想主义,拥有格局,不忘初心。
有人质疑奥特曼的动机:3月30日的公开信是为了打压他?5月16日的听证会是为了垄断市场?5月31日的公开信是否因已获官方承诺?甚至有人怀疑他本人是虚构人物。
但在这个充满阴谋论的世界里,我选择相信奥特曼没有阴谋。就像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在这个糖果商不会告诉你吃太多会蛀牙的世界里,一切美好。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