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开的一份判决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的核心是:一名男子去世12年后,其失踪多年的妻子突然现身,要求分割巨额死亡赔偿金。整个事件不仅涉及复杂的家庭关系,更触及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小美与阿强于2010年正式登记结婚,共同育有两个儿子。然而,命运弄人,2013年左右,小美突然离家出走,一去不返。当时,他们的大儿子年仅7岁,小儿子也只有5岁,年幼的孩子成为这段婚姻破裂后最大的受害者。时间如梭,转眼间来到2022年,阿强在务工过程中遭遇意外不幸去世。经过与用工单位的协商,阿强家属获得了一次性支付的死亡赔偿金共计220万元。
就在家属们沉浸在悲痛中时,消失多年的小美突然现身。她以合法妻子的身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得46万元的死亡赔偿金。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整个家庭陷入新的困境。
面对小美的诉求,法院展开了深入审理。经过调查取证,法院发现阿强与小美的婚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小美离家多年,从未履行夫妻间的扶养义务。两个儿子也证实,母亲离家后从未再返回。法院工作人员还前往阿强所在的基层组织进行走访,证实小美确实多年未曾回到村里。此外,小美也无法提供任何与阿强生前保持联系的证据,如微信、短信、通话记录等能够证明共同生活的痕迹。
更为关键的是,按照传统习俗,葬礼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的重要礼仪。然而,作为阿强的妻子,小美却缺席了阿强的葬礼,这一行为明显不符合正常夫妻关系的状态。综合以上因素,法院认定小美对于死者阿强未尽夫妻扶养义务。
最终,法院在扣除丧葬费后,酌定阿强的死亡赔偿款分配方案:阿强父母各分得20%,两个儿子各分得30%。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也体现了对家庭伦理的尊重。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婚姻需要责任与担当,任何一方的缺席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