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终于发布了,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发布会上,人们看到的不是令人期待的突破,而是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图表。几个月前,谁会想到,万众瞩目的GPT-5发布,会成为一场槽点盛宴,笑料远胜亮点?这几乎就是整个发布会的真实写照。尽管团队在争夺用户注意力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许多细节上的提升,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惊喜,反而让人有些哭笑不得。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还远未到来,我们依然处于“肉搏时代”。GPT-5来了,但模型并没有达到AGI时刻,甚至连“aha moment”(顿悟时刻)都没有出现。
发布前的剧透已经告诉我们,GPT-5将采用“All in one”策略,将推理、编码、语音、研究等能力整合进单一模型,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取相应能力。在各个垂直领域,GPT-5都刷新了基准测试成绩,其中编程能力的进化最为显著。无论你是专业的开发者,还是小白尝试vibe Coding,GPT-5都在模型能力上做了优化,让编程变得更加轻松。
API方面,OpenAI终于考虑到了广大用户的钱包,开启了一轮大降价。企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中高档位的GPT-5标准版、GPT-5-mini版、GPT-5-nano版。其中,GPT-5-mini的价格低于谷歌的Gemini2.5Flash,而GPT-5Standard的价格仅为Claude4Opus的十二分之一。新模型的案例演示、再次被刷新的Benchmark、被打下来的API价格,几乎构成了这场发布会的全部内容。
但不同的是,在最后三分之一的环节,OpenAI加入了一些并不那么炫酷的企业案例分享,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模型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应用。同时,还增加了一个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模型GPT-5-chat,面向客服场景,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