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正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旨在为这一高速发展的技术划定伦理边界。据路透社独家报道,东盟十国部长级会议已于今年2月达成共识,将共同制定覆盖6.68亿人口的”东盟人工智能指南”。这一消息此前并未公开披露,凸显了区域内人工智能治理的紧迫性。
作为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区域,东南亚各国正面临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所谓”东盟人工智能治理和伦理指南”的核心目标,在于平衡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与潜在风险。一位东盟高级官员透露,该指南的起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并提交成员国审议。
新加坡作为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新加坡通讯与信息部发言人表示,该国将联合其他东盟成员国,共同推进”东盟人工智能治理和伦理指南”的制定工作。该指南旨在为区域内人工智能技术的负责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确保技术发展始终处于可信赖的轨道上。
其他东盟成员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些国家正通过东盟这一多边平台,协调各自的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消息人士透露,新加坡作为区域内人工智能战略的先行者,目前正主导相关指南的谈判进程。
与欧盟和美国即将发布的自愿性人工智能行为准则相呼应,东盟的治理框架制定工作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在最新研究论文中特别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幻觉”风险,即以看似可信的方式传播错误信息。这一担忧已成为区域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议题。
据悉,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草案预计将在数周内公布,而美国也正在制定配套的行为准则。东盟的”人工智能治理和伦理指南”将借鉴这些国际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国情。由于相关讨论仍处于早期阶段,具体内容尚未对外公开,但可以预见的是,该指南将成为东南亚地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