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8月12日重磅报道,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紧急接诊了一名因误触管道疏通剂导致严重灼伤的2岁男童。据医护人员介绍,这起意外发生在孩子独自在家玩耍时,他误将角落里用于疏通管道的化学药剂当作玩具,被诱人的泡沫吸引后伸手触碰,瞬间引发剧烈疼痛。
经过专业诊断,医生发现患儿手部皮肤呈现典型的化学灼伤症状,灼伤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幸运的是,孩子的奶奶在意外发生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创面长达20分钟,这种规范处理方式有效降低了化学物质残留浓度,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经过两周的专业治疗,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患儿手部创面已顺利完成上皮化修复,仅遗留轻微色素沉着,关节活动度未受任何影响。
这起意外案例再次敲响了家居安全警钟。专家指出,管道疏通剂等强腐蚀性物品属于家居危险品,必须严格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带锁柜体中,并建议配备专用安全扣防止误开。关于管道疏通剂的安全使用,专家给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选购时务必认准标明成分浓度(常见氢氧化钠等强碱性物质)的正规产品,严禁购买来源不明或成分不明的三无产品。使用时应严格遵循说明书剂量,分次缓速倒入管道,切忌一次性大量倾倒。
操作时必须做好全面防护,佩戴护目镜、防腐蚀手套及口罩,并建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特别提醒消费者,绝对禁止混合使用不同配方的管道疏通剂,以免引发剧烈化学反应导致意外。此外,切勿使用热水加速反应,高温碱液可能喷溅造成二次伤害。
这起案例不仅暴露出家居危险品存放的重大隐患,更凸显了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家中化学品存放情况,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意识教育,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