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数字生命卡兹克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此前我曾分享过一款名为Minimax的Agent,这款工具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和出色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文章发布后,评论区几乎众口一词地指向了同一个问题——贵。我个人在Minimax Agent上的投入已近250美元,每一次不满意的结果都意味着金钱的损失,这让我深感肉疼。尽管想法很好,但如此高昂的试错成本显然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说实话,我完全认同大家的观点,因为我自己也觉得这个价格实在令人咋舌。
后来我又发布了一篇关于Agent收费模式的思考文章。虽然原文不便展示,但核心观点大致是:我们使用Agent的初衷是寻求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往往要求我们为一系列不确定甚至可能完全失败的过程付费。归根结底,我认为这是当前AI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期。目前绝大多数Agent的商业逻辑都建立在按token计费的模式上。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用户输入的每个字符、AI思考的每一步、调用的每次工具都会被精确计算并收费。这种模式显然有悖于一个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理想状态下,我们应当是”按结果付费”——成功则心甘情愿支付报酬,失败则无需独自承担损失。
当然我也理解服务商的难处。现阶段大模型推理成本依然居高不下,Agent的成功率也难以保证。若要求服务商完全承担失败风险,资金消耗速度可能远超预期。因此在这个特殊阶段,各方不约而同地将风险转嫁给用户,这就像去餐厅吃饭,无论菜品是否合格,厨师每动一次锅铲都要收费——这种逻辑无论如何都显得荒谬。但令人欣慰的是,这种荒谬正在逐渐改变。
以Minimax Agent为例,除了持续优化token消耗外,他们推出了一项极具创新性的功能——Publish to Gallery & Remix。这项功能让我眼前一亮,堪称”邪修式”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项目发布到作品集(Gallery)提升曝光度,同时也能Remix其他用户的作品而无需从零开始。这种设计巧妙地同时解决了省钱和赚钱的核心痛点,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举个例子。在首页上我们能看到许多优秀项目。若发现某个项目很符合需求,只需将鼠标移至指定位置点击Remix。此时会弹出提示:使用100积分即可Remix该项目,且该积分将分发给原作者。完成积分交易后,我们只需输入需求(如将奈飞官网风格改为任天堂游戏展示),系统便会基于原项目进行修改。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十分钟,最终消耗500多积分,远低于从零开始所需的数千积分。除了第一张图片略有瑕疵,整体效果令人惊叹,可控性和完成度都相当出色。
Remix功能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当我发现一个出色的项目时,不再需要重复他人试错的痛苦过程。只需支付100积分即可获取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例如若要分析美股而非A股,只需修改数据源部分而无需重新构建整个分析框架。这种模式实现了从高风险个人劳动到低风险集体智慧的范式转移,让人不禁联想到GitHub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软件开发生态。当年魔兽争霸3的辉煌也离不开地图编辑器这一”Remix”功能,它催生了Dota、澄海3C等经典作品,进而带动了整个MOBA赛道的发展。MiniMax的Remix功能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将创造权力赋予每个普通用户。
从产品角度看,MiniMax正从单纯工具提供商向AI生态营造者转型。Remix功能巧妙撬动了三个杠杆:1. 成本杠杆——通过复用成功经验大幅降低试错成本;2. 智慧杠杆——让少数人的成功被无数人学习和放大,形成集体智慧飞轮;3. 生产力杠杆——使每个人的生产力都能被裂变重组,从工具使用者转变为生产节点。这种设计思路令人赞叹。
不过坦白说,虽然功能设计和整体思路堪称精妙,但在产品交互上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我创建了一个有趣的项目(链接:https://omaklzq34tfs.space.minimax.io),已发布至Gallery,还支持添加社交媒体链接引流。可惜公众号无法分享公开链接。更令人困惑的是,虽然项目已发布,却找不到分享给朋友的路径,只能任由其在首页随机出现。若您在首页看到”坤坤的Vscode风格简历”,那便是我创作的作品(链接:https://agent.minimax.io/share/300474460274847),欢迎随时Remix。
最后分享一个有趣发现。在首页举办的15万美元奖金比赛中,我注意到官网域名(https://minimax-agent-hackathon.space.minimax.io)与Minimax Agent生成网页的后缀完全一致。这种自信甚至有些”自恋”的设计,恰恰展现了他们对自身产品的信心。在此祝愿所有用户都能在Agent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神之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