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浩联凭借健康险与健康服务的协同效应,正开启无限市场想象空间。当众多企业因健康管理业务受阻而选择退出时,华美浩联却逆势加速布局。5月末,公司不仅宣布获得数千万元B轮融资,更透露将升级人工智能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尽管资本市场普遍收紧,华美浩联仍以卓越表现两年内斩获四轮大额融资。面对未来七年规模将达数万亿元的中国健康险市场,尽管产品同质化与供需错配导致覆盖人群有限,但这恰恰为华美浩联提供了广阔发展契机。其通过将健康险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在销售、服务、产品三大维度发起变革,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运营模式,完美契合了”健康险+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
迄今,华美浩联采用B2B2C模式,为商业保险、银行及企业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解决方案,已与80家金融保险公司、20家银行及中大型企业达成合作,服务用户规模突破2500万。作为一家人工智能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华美浩联在ChatGPT技术兴起的关键时期,将加速人工智能领域布局。下一步计划建立类ChatGPT医疗能力,实现医疗服务降本增效。对标大洋彼岸的美国联合健康,该企业聚焦健康险及健康管理服务业务十年股价增长十倍,总市值超4000亿美元,对美国医疗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同属这一赛道的华美浩联,未来高成长性备受期待。
让健康管理更具医疗特质健康管理长期被视为朝阳产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发布,预示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充满机遇与挑战,企业需洞悉背后管理命题。华美浩联创始人、CEO徐冰玉在接受亿欧大健康专访时指出:”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效果不佳、商业化难、规模化难等核心问题。”具体而言,健康管理需在健康或亚健康阶段介入才有效果;支付方缺失是长期难题,大众健康意识薄弱;个性化服务难以规模化。凭借对行业困境的深刻洞察,华美浩联开创破局之路。
徐冰玉认为,国内健康管理本质属于医疗范畴,提升效果关键在于优化医疗资源供给。自2017年成立起,华美浩联便着力整合医疗资源,已签约178家优质三甲医院、7家国际医疗体系及41个专科2000名国际专家,构筑优质服务基石。徐冰玉透露,未来将依据复旦排行榜等权威榜单,深化与头部三甲医院合作,提升国内外优质医疗机构合作层次。优质医疗资源积累后,如何解决支付方问题成为关键。华美浩联创新性地实现医疗场景按需选择与资源精准匹配,打造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保险机构而言,健康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可做好预防式管理,有效控制风险;对企业而言,降低员工健康风险、提升产能,管理者乐见其成。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支付方难题迎刃而解。
医疗资源与支付方问题解决后,规模化仍是挑战。”我们以B端切入,将复杂健康管理场景模块化。”徐冰玉介绍,每个模块参数设计考虑周全,既满足个体需求又可大规模产业化。循此轨迹,华美浩联已构建起优质医疗资源护城河,庞大健康服务网络逐渐成型。官网数据显示,就医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237个城市1312家三甲医院,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徐冰玉表示,以健康管理为主体、临床业务和金融保险为两翼的商业模式已打通,正高效运行。今年将通过数字化赋能和精细化运营,让商业模式更流畅。
数智化健康管理服务全场景赋能客户回归商业模式,核心是明确客户群体和解决需求。华美浩联聚焦商业保险、银行、企业等客户,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这一环节极具挑战,华美浩联凭借专业能力穿起最合适的医疗资源。以保险机构为例,商业健康险增速近年持续下滑,2022年跌至2.4%冰点,降本控费和增加盈利点成为关键。徐冰玉分析,健康险发展受阻主因在于产品同质化、销售端调整、供需错配。尽管保险公司认识到健康管理价值,但多数仍流于形式。缺乏全周期闭环体系导致融合效果不佳。基于此,华美浩联向保险机构提供获客、增值、风控、产品创新四大解决方案,实现全链路服务。以获客为切入点,提供差异化、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形成全周期闭环体系,实现正向循环。与华美浩联合作,保险机构可提升客户粘性、增强盈利能力、优化资金投向。
值得注意的是,华美浩联正积极拓展银行、企业客户,实现B端场景规模化复制。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市场潜力巨大,据平安健康测算,当前规模约2300亿元,中长期可达2-3万亿元。华美浩联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其B端规模化复制奠定基础。服务项目涵盖科普培训、体检筛查、咨询问诊、就医绿通等。咨询问诊服务不仅提供电话、图文、视频问诊,更有国际TOP100海外专家线上远程咨询,实现全球医疗资源整合。国内MDT、国际MDT服务提供十足就医安全感。传统问诊模式依赖人效,运营效率欠佳。华美浩联将逐步升级人工智能能力,打造类ChatGPT医疗应用,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健康险+健康管理服务”的典范,华美浩联见证行业从高速增长到面临挑战的转型。蜂拥而至的资本印证了其独特定位与行业价值。凭借健康险与健康服务的协同效应,华美浩联未来市场空间令人无限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