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P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营销服务企业,正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这家总部位于伦敦、运营中心设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跨国公司,在全球110个国家设有3000个分支机构,拥有超过16.2万名员工,业务涵盖广告、公关、游说及品牌传播等多个领域。作为世界五大广告集团之一,WPP始终与电通、阳狮、宏盟等国际巨头展开激烈竞争。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公开表示,WPP将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一判断得到了WPPCEO马克·里德的完全认同。两位行业领袖在上周的戛纳广告节上同台演讲后,里德在接受《广告周刊》采访时表示:”我无法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了。”凭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英伟达已跻身市值超万亿美元的顶尖企业行列。
目前,WPP与英伟达正在合作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引擎。里德将这一变革形容为”类似于2000年互联网革命”,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他强调:”就像1999年通信媒体行业站在变革前沿一样,我们与消费者直接互动,而消费者将率先采用这项技术。”这正体现了WPP的愿景与使命。
黄仁勋在采访中透露,英伟达正致力于追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公司拥有大量芯片待生产。双方于五月份宣布的合作关系,将通过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开发内容。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创意团队能够”更快、更高效”地批量生产商业内容,实现”更具成本效益”和”更环保”的制作方式。
里德指出,削减拍摄等环节的支出将”转化为对其他方面质量的再投资”。他还预测将出现新的职业技能,如”提示工程师”,专门帮助人工智能生成所需内容。该引擎将整合艺术家和设计师所需的3D设计、制造和创意工具,例如Getty Images和Adobe等资源,实现品牌广告和营销资产的组合与整合。
黄仁勋表示:”我们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工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补充说,英伟达将构建包括基础设施、软件、算法和方法论在内的完整体系。他特别强调:”如何让人工智能使用品牌的语言,保持品牌的语调和一致性?我们需要像WPP这样的专业人士参与实践。”
两家公司还通过视频案例研究展示了合作潜力。视频中,沃尔沃汽车的广告场景通过生成式AI艺术指导工具实现创新呈现:真实汽车被放置在看似广阔沙漠的虚拟场景中,艺术家的风格对图像进行扩展,讲述更丰富的广告故事。这种技术能够满足客户对品牌数字内容的持续需求。
里德预测:”未来将看到图像在前所未见的情境中使用。当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会收到汽车在特定环境中的视频,过去制作这样的内容需要客户投入数百万美元。”他强调:”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将使我们的故事以更佳方式呈现。”
此外,这项技术将帮助媒体机构优化媒体计划,实现”将正确的信息传达给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以相关且个性化的方式”。WPP旗下的Ogilvy和Wavemaker已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创意活动。例如去年排灯节期间开展的”#NotJustACadburyAd”活动,为印度各地商店提供了数千条个性化信息。针对雀巢的”挤奶女工”活动,则利用Dall-E艺术指导工具扩展图像,以艺术家的风格讲述更广泛的故事。
里德还分享了创意团队使用该技术为新产品命名的经历:创意人员首先要求技术提供名称建议,然后根据反馈进行迭代优化。黄仁勋指出:”这与创意总监指导团队的方式完全一致——他们用语言描述创意,我们就能将其转化为心理图像,这正是创意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在品牌利益与人工智能安全方面,双方正在制定相关指南。里德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安全问题将日益重要。黄仁勋对水印技术表示怀疑,认为未来将出现新技术来破解水印。他解释说,WPP及其旗下机构(包括Grey、VMLY&R、GroupM和Mindshare)及其11.5万名员工都需要接受相关培训。
“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全力以赴”,里德表示,”但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成为客户在品牌创建和建设方面的指南,就像我们过去所做的那样。”WPP与英伟达的合作,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营销传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行业进入智能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