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6月29日讯 谷歌正与欧盟监管机构展开建设性对话,深入探讨欧盟创新性人工智能法规的细节,以及谷歌等科技企业如何安全、负责任地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谷歌云计算部门负责人Thomas Kurian在伦敦接受采访时强调,双方正在积极寻求合作路径。「这些技术确实存在潜在风险,但它们同样蕴藏着为人类创造巨大价值的巨大潜力。」Kurian表示。
谷歌正在研发一系列创新工具,以应对欧盟对人工智能的关切,特别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类内容日益模糊的界限问题。公司在上月I/O大会上推出的「水印」技术,能够有效标记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彰显了科技行业在正式监管落地前,主动构建行业自律标准的决心。这一举措也反映出谷歌等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重视。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ChatGPT、Stability Diffusion等工具已展现出超越传统技术迭代的能力。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成为计算机程序员的得力助手,但同时也引发了欧盟政策制定者等监管机构的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基于大量互联网数据进行训练,其中许多数据受版权保护,这可能导致大规模侵权内容生产,损害依赖版税收入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
本月早些时候,欧洲议会通过立法,旨在规范区域内人工智能应用。被称为「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法律草案明确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训练数据必须符合版权法要求。Kurian指出:「我们众多欧洲客户正在使用我们的平台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我们将继续与欧盟政府紧密合作,充分理解他们的关切。」
谷歌提供的识别工具不仅能区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同样重视版权保护问题。正如Kurian所言:「如果无法清晰区分人类创作与模型生成,版权执法将无从谈起。」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各企业竞相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这项技术不仅能创作音乐歌词,还能编写代码,其应用潜力令学术界和企业界赞叹不已。
然而,人工智能发展也伴随着工作取代、错误信息和算法偏见等社会问题。谷歌内部部分高级研究人员和员工对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表示担忧。内部论坛Memegen上曾出现将谷歌自家的Bard(与ChatGPT竞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评价为「仓促推出」「缺乏谷歌风格」的评论。前谷歌高级研究人员Timnit Gebru和Geoffrey Hinton等对谷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提出批评,Gebru曾因内部伦理指导方针问题引发争议,Hinton则因担忧谷歌对人工智能的过度推进而离职。
面对全球监管挑战,Kurian明确表示谷歌欢迎接受监管。「我们始终认为这些技术需要负责任的监管,已与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政府展开合作,确保人工智能被正确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英国推出人工智能原则框架供监管机构参考,美国拜登政府也提出人工智能监管框架。但科技行业普遍反映,监管机构对新兴技术反应滞后,这也是许多企业选择主动制定内部监管措施而非等待立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