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一位英国资深配音演员近日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声音被一家名为“Revoicer”的AI文本转语音合成网站非法使用,用于在线展示和商业推广。该网站公然声称,他们是从IBM公司手中购买了这位配音演员的声音数据。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行业震动,也暴露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领域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据悉,这位配音演员早在2005年就与IBM公司签署了一份具有行业标准的授权合同,同意IBM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他的声音。然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IBM在合同中获得了将这项声音使用权转售给第三方的权利。这意味着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利用AI技术克隆这位演员的声音,并将其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从广告配音到虚拟客服,无所不包。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AI生成的声音版本现在正在与真人配音演员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直接冲击着传统配音行业的生存空间。
未来,专业配音演员的声音被AI克隆并商业化使用的现象或将成为常态。但这一技术进步背后,必须正视一系列严峻的道德问题。如何有效保护配音演员的合法权益,包括他们的职业声誉、知情同意权以及合理的经济补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专注于语音智能领域的美国在线媒体Voicebot.ai创始人Bret Kinsella指出,即便在AI技术生成声音的过程中,制作环节仍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配音演员进行指导和监督。这暗示着,在AI时代,人类配音演员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声音提供者向声音设计者和质量把控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