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诗说芯语(ID:gh_f1a35e571d05),作者诗说芯语,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高考季来临,各地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考生们喜忧参半。芯片半导体行业作为人才密集地,众多知名企业领袖都毕业于顶尖学府,如清华系、交大系、复旦系等。今天,我们将聚焦上海交大在芯片领域的杰出校友,这些创业者和行业精英均毕业于上海交大或担任其师长。

在芯片领域,芯原微电子创始人戴伟民、富瀚微电子创始人杨小奇、普冉股份创始人王楠、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刘卫红、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梁晓峣/徐凌杰、瀚博科技创始人钱军、图灵量子创始人金贤敏、旗芯微创始人万郁葱、芯启源创始人卢笙、益思芯创始人黄益人、时擎科技创始人于欣、此芯科技创始人褚染洲等,均出身于上海交大或受其影响。这些公司和大佬的成功故事,展现了上海交大在芯片领域的深厚底蕴和人才培养实力。

01芯原创始人:戴伟民

戴伟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他创办了美国Celestry公司的前身Ultima公司,后被Cadence以1.35亿美元收购。2001年,戴伟民回到上海张江创办芯原微电子,2020年8月成功登陆科创板,被誉为”中国IP第一股”。芯原微电子主营IP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的一站式芯片定制解决方案。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88亿元,同比增长56.89%;归母净利润6597.74万元,同比增长103.55%。

02富瀚微创始人:杨小奇

杨小奇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专业研究生毕业生,2004年创办富瀚微电子,主营视频监控SoC芯片,主要产品应用于安防、智能居家和汽车电子领域。2017年,富瀚微电子成功上市。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19.22%;归母净利润5850.21万元,同比下降42.42%。

03普冉股份创始人:王楠

王楠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和应用电子学双学士学位,2016年创立普冉半导体,主营存储芯片。2021年,普冉半导体成功登陆科创板。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04亿元,同比下降8.98%;归母净利润-2814.11万元,同比下降167.78%。

04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 刘卫红

刘卫红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和多伦多大学MBA学位,同时受聘担任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产业导师。他在汽车整车制造及零部件生产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曾出任博世底盘制动事业部亚太区总裁,负责公司战略、运营、业务拓展及重组并购。2016年,他与豪威科技(OmniVision)副总裁单记章共同创立黑芝麻智能,专注于车规级自动驾驶AI计算芯片和平台研发,提供完整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05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 徐凌杰

徐凌杰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后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MBA学位。他拥有十余年的GPU芯片架构、开发和管理经验,先后在美国硅谷任职于NVIDIA、AMD和三星北美研究院等国际知名芯片公司,并曾任阿里云AI基础架构总监。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位于上海闵行区,致力于研发原创性的通用计算体系,提供一体化的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其首款国产高端通用GPU芯片已成功点亮,是国内算力最大的通用GPU芯片。

06瀚博半导体创始人 钱军

钱军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他拥有超过20年的高端芯片设计经验,曾任AMD高管Senior Director,直接负责设计团队超过800人,全面负责GPU芯片设计和生产。钱军共有40多款芯片设计和量产的经验,曾带队设计出业界第一颗7纳米图像处理器和AI服务器芯片。瀚博半导体由钱军于2018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AI视觉芯片研发商,提供适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慧教育、智能医疗等领域的芯片设计及软件开发平台产品。

07晶丰明源创始人:胡黎强

胡黎强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本科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硕士毕业生,2008年创立上海晶丰明源,2019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晶丰明源是国内领先的电源管理驱动类芯片设计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模拟半导体电源管理类芯片的设计、研发与销售。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5亿元,同比下降12.18%;归母净利润-6001.53万元,同比下降422.82%。

08此芯科技联合创始人兼系统部门副总裁 褚染洲

褚染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电子电路与系统专业,拥有超过25年的计算机和芯片行业研发经验。他曾担任AMD系统工程总监,负责端到端芯片验证系统方案和参考系统方案的研发、执行和交付,曾领导10多颗高性能CPU/APU的点亮、验证和交付。此芯科技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张江,主要致力于开发兼容ARM指令集的通用智能计算体系,提供芯片产品和通用计算一站式解决方案。

上海交大芯片大佬盘点:戴伟民杨小奇等校友创业风采插图

09禾赛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孙恺

孙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机械系,2013年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机械系(主修)和电子系(辅修)。在斯坦福大学期间,孙恺的研究工作主要利用激光器和新型探测技术搭建超快、高灵敏度、适用于极端恶劣条件的分子测量系统。完成博士学位后,他在斯坦福担任副研究员,曾在国际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基于激光的传感器论文20余篇。禾赛科技由孙恺与两位合伙人联合创立,位于上海嘉定,是全球领先的3D传感器(激光雷达)制造商,依靠500多人的团队打造出一系列创新型传感器解决方案。

10景略半导体创始人 何润生

何润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1994年至1997年就读于美国Oklahoma大学电子工程系并获得博士学位。学业结束后,他入职了美国一家总部设于硅谷的全球领先半导体公司。1998年至2008年,何润生就职于Marvell,担任高级技术总监,负责领导Marvell以太网产品部门的IC架构团队。2009年,他与两位Marvell的前技术主管共同创办了景略半导体,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行业领先的网络通信芯片设计公司。

11沐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硬件架构师 彭莉

彭莉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生,她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拥有15年高性能GPU芯片设计经验,历任AMD首席SoC架构师、系统架构师、GFXIP架构师等职务,主导过多款GPU产品从架构到量产的全流程。沐曦成立于2020年,位于上海张江,专注于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异构计算等各类应用的高性能通用GPU芯片。

12芯来科技创始人 胡振波

胡振波是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本科毕业生、微电子学院硕士毕业生,拥有业界多年ASIC和CPU设计与验证经验,先后在Marvell、Synopsys、比特大陆、武汉聚芯微电子任职。他是RISC-V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国内第一款RISC-V开源处理器蜂鸟E203的贡献者。芯来科技由胡振波于2018年创立,位于上海张江,是中国大陆首家专业RISC-V处理器内核IP和解决方案公司。

13芯启源创始人 卢笙

卢笙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2年进入美国Lamar University深造,并获得工程科学硕士学位。他是图形芯片、通讯网络芯片、系统级芯片及高速通讯领域的专家,曾担任Broadcom科技公司网络交换机芯片事业部总监、Marvell的CTO办公室及系统级芯片平台总监。2009年,他领导Marvell第一颗手机芯片的研发;2010年,他带领Marvell团队收购Intel的手机部门,研发Aspen芯片,6个月就实现一次流片成功。芯启源由卢笙于2015年创立,同年在上海张江成立分公司,是目前技术国际领先的DPU芯片设计企业。

14益思芯创始人 黄益人

黄益人198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EE自动化控制专业,后留学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他曾在思科系统、SandForce和华为美国研究所Futurewei负责交换机芯片、固态硬盘控制器、智能网卡的架构与设计,拥有几十项美国专利发明。他还曾是美国CNEX Labs的联合创始人和CTO。益思芯由黄益人于2020年创立,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是国内DPU芯片领军企业。

15兆芯集成电路董事长 叶峻

叶峻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曾担任上海联合投资公司总经理助理、金融服务投资部经理、业务发展部经理、投资银行部经理及副总经理等职务。2013年至今,叶峻担任兆芯集成电路董事长兼总经理。兆芯集成电路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国内仅有的同时掌握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组(Chipset)三大核心技术的公司。

结语

关于上海交大系出来的芯片领域大佬还有很多,早在1983年,上海交大就成立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2003年建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九大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之一。随着政策与资本越来越多地向集成电路产业倾斜,相关专业也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发展。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22:54
2025年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动作游戏《仁王3》正式公布了PC版配置要求,引发全球玩家高度关注。这款由光荣特库摩倾力打造的杰作,将登陆Windows 11操作系统,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游戏最低配置要求并不高,玩家只需配备i5-10400或R5 2600处理器、16GB内存以及GTX 1060显卡,即可顺利运行。而追求更高游...
22:54
2025年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AI初创企业月之暗面正加速推进其新一轮美元融资计划,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据行业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估值已攀升至惊人的40亿美元,并有望在此次融资中斩获数亿美元资金。目前,月之暗面已与包括IDG资本在内的多家全球顶尖投资机构展开深度洽谈,而国内科技巨头腾讯也可能加入投资行列,成为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本次...
22:54
2025年11月,吉利汽车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迎来重大进展。经过精心筹备,旗下极氪智驾团队的员工已开始陆续将劳动合同转移至新设立的合资公司——千里智驾及其子公司千里浩瀚。这一系列调整标志着吉利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方面迈出了关键性步伐,旨在构建更为高效协同的智能驾驶生态系统。 千里智驾作为核心技术平台,将专注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与输出,致...
22:54
2025年11月21日,小米重磅宣布正式发布并全面开源其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MiMo-Embodied,为全球智能科技领域注入强劲动力。该模型作为具身智能技术的核心载体,全面支持三大核心任务:可供性推理、任务规划以及空间理解,并深度覆盖自动驾驶领域的三大关键环节——环境感知、状态预测和驾驶规划。小米此举的战略意图在于,通过技术开源的方式,积极推动全场景智...
22:54
2025年11月,宝丰堂正式向香港交易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并委任招商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PCB及半导体用等离子处理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凭借其创新技术和市场潜力,在2025年成功完成了首轮融资,金额高达1亿元人民币。 宝丰堂由赵芝强先生实际控制,其个人持股比例达到78.79%,彰显了创始团队对公司的长期承诺与坚定...
22:54
2025年11月,成都莱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标志着这家成长型企业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此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凭借其在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将为莱普科技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回顾莱普科技的发展历程,其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莱普有限。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和战略布局,公司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22:54
2025年11月,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与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迎来重大调整。根据最新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原股东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已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广州聚力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全资股东。这一变动标志着广州国资正式入主恒大汽车在广东的核心主体企业,为后续的项目重整与产业资源整合注入关键动力。 广州聚力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
22:54
2025年11月20日,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计划,并选定国泰君安证券作为独家保荐机构。作为全球领先的AI硬件智能制造服务商,领益智造在2024年全球AI终端高精密功能件市场收入排行榜中荣登榜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领导地位。 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营收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公司营收...
22:54
2025年11月21日,苏州本土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拓济医药正式宣布成功斩获6000万美元Pre-A+轮巨额融资。此次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龙磐投资强势领投,同时吸引了三星风投、石药国方先导基金、汉康资本、松青资本、济峰资本以及中国生物制药等多家顶尖机构积极参与,而德诚资本、幂方健康基金与建发新兴投资等原股东也继续展现对公司的坚定支持,选择跟投。作为一家成立于2...
22:54
11月20日,力天影业正式发布盈利预警,宣布预计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将面临净亏损约5.54亿元,这一数字较2023年全年的1.56亿元亏损呈现显著扩大态势。公司公告指出,此次亏损主要源于三大因素:电视剧版权减值约2.02亿元,自制剧销售及播映环节亏损约1.64亿元,以及应收款项减值约6900万元。力天影业作为专业的电视剧发行企业,此...
22:54
2025年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汽车行业盛事——广州国际车展拉开帷幕,零跑汽车携其全新A平台首款力作A10震撼登场,并同步开启盲订通道,引爆市场期待。这款被业界誉为“智能出行新标杆”的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正式交付用户,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创新先锋,零跑A10树立了10万元级车型的全新标准,成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
22:54
2025年11月21日,广州车展现场,赛力斯重磅发布了全新升级的“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2.0”,这一AI驱动的智慧电动汽车平台标志着汽车行业从传统软件定义向前沿AI定义的跨越式升级。平台采用创新的“中央车控+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大幅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与运算效率,更具备强大的大模型应用支持能力,并支持端到端的持续演进,为未来智能化功能的无限拓展奠定了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