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AMD以锐龙7000系处理器与AM5平台的发布,正式将个人电脑带入了PCIe 5.0的新纪元。在发布会上,AMD承诺合作厂商将在同年11月陆续推出PCIe 5.0固态硬盘产品,然而现实却是一堆PPT层面的展示。直到今年年初,主流购物平台才终于迎来了首批PCIe 5.0固态硬盘的实物产品。其中,技嘉大雕510K作为先行者之一,凭借高达10GB/S的顺序读取速度展现了惊人的性能,2TB版本2699元的首发价格也尚可接受。但即便其采用了创新的纳米碳涂层双热管与堆叠散热片设计,发热问题依然突出。(图源:技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厂商们纷纷展开散热方案竞赛:有的增加散热模组高度,有的提升散热材料密度,甚至引入CPU散热器级别的制造工艺,更有内置风扇的主动散热设计。令人咋舌的是,水冷散热方案也悄然登场,散热大战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图源:利民、影驰、十铨)
然而,PCIe 5.0固态硬盘的成熟度仍显不足。5月份外媒Phoronix的无散热测试显示,海盗船MP700在短时间内就因过热导致EXT4文件系统报错并切换至只读模式。这一结果印证了PCIe 5.0固态硬盘对散热系统的极度依赖,这也解释了为何当前厂商普遍会标配散热片进行销售。(图源:Phoronix)
作为行业领军者,三星和西数却选择了更为审慎的策略。尽管PCIe 5.0技术已趋于成熟,但两家厂商仍坚持将旗舰产品维持在PCIe 4.0方案上。对比三星990 Pro、西数SN850X与技嘉大雕510K可以发现,虽然技嘉在顺序读写速度上领先,但4K随机读写性能的提升并不显著。更重要的是,目前没有任何一款PCIe 4.0固态硬盘出现过无散热时的系统崩溃情况。或许在三星和西数看来,PCIe 5.0尚未达到”好用”的标准。
谈到PCIe 5.0固态硬盘的普及,目前仍面临诸多现实障碍。Intel主流平台尚未提供独立的PCIe 5.0通道,虽然可通过转换卡实现兼容,但用户并不愿为此折腾。AMD作为PCIe 5.0的倡导者,其AM5平台的市场反响也未达预期,甚至在低端A620芯片组上取消了PCIe 5.0功能。(图源:AMD)
存储市场近期呈现全面降价趋势,以三星980 Pro 1T为例,价格从四位数直降至459元。面对技术更先进但成本更高的PCIe 5.0,厂商们正陷入定价困境。回顾西数推出SN750 SE的历程,或许PCIe 5.0的试水产品会采用类似策略。近期西数推出的SN580蓝盘将通道带宽提升至PCIe 4.0×4,这表明PCIe 4.0技术已足够成熟,而今年或将见证PCIe 4.0的全面普及,PCIe 5.0的实质性进展预计要到今年末或明年初。(图源:西数)
PCIe 5.0固态硬盘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功耗与发热。对于笔记本用户而言,狭小的散热空间更让高功耗方案难以实现。因此,优化主控芯片功耗、提升性能调度效率、改进存储颗粒制程工艺,远比单纯堆砌散热材料更具实际意义。(图源:群联)
此外,PCIe 5.0固态硬盘的4K随机读写性能仍显疲软,未能展现出对4.0产品的代际优势。若5.0产品无法在性能上形成明显突破,其市场前景将类似当年的SN750 SE。只有当Intel或AMD平台大规模支持5.0固态时,厂商才会加大投入。但我们必须承认,PCIe 5.0的带宽潜力巨大,其理论速度可达15000MB/s,是当前旗舰4.0产品的两倍。这一巨大空间为5.0产品提供了持续突破的可能。
目前PCIe 5.0固态硬盘的高定价使其性价比堪忧。在竞争激烈的存储市场中,4.0产品已站稳脚跟,而5.0产品正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4.0笑着离开,拍了拍5.0的肩膀说:未来是你的!”5.0怔了一下,点了点头,心中已勾勒出未来为游戏玩家带来极速加载、为生产力用户终结大文件传输等待的蓝图,暗自给自己打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