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革命已至,但前景尚不明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光子星球(ID:TMTweb),作者:文烨豪 ,编辑:吴先之,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过去两年,消费电子赛道始终被笼罩在长夜之中,任由刺骨的寒风呼啸而过——纵使是苹果这样的赢家,也试图通过Vision Pro开启新故事。然而,就在行业逐渐陷入沉寂之时,汹涌的AI浪潮有如普罗米修斯之火,让消费电子玩家们看到了希望。疲乏的老牌消费电子厂商,仿佛将AI视作了救命稻草,拼命将产品线与其嫁接;而对百模混战的参与者们而言,消费电子赛道则是其技术落地的绝佳场景,因循该逻辑,谷歌、百度、阿里等巨头亦在酝酿着自己的新故事。在此背景下,从音箱到手机再到笔记本电脑,AI正试图在每个角落、细分赛道中掀起浪花。可惜的是,现阶段AI消费电子产品的前景,似乎远没有AI自身那般乐观。

消费电子,急寻新的救世主

当下的消费电子赛道,正经历着一个深度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曾经引领科技潮流的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由于性能溢出与创新疲软,已逐渐沦为耐消品,用户换机热情亦已悄然退去。以笔电为例,TechInsights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暴跌30%,创下了自2020年以来的新低。另一方面,尽管从智能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新生代消费电子产品的故事一个接一个,但并没能成功扛起消费电子产业增长的大旗——无论是老牌赛道还是新生力量,亦步亦趋的玩家们,已使消费电子红利时代渐行渐远。

产业疲软下滑的态势下,一众供应链企业开始跳脱出传统的产品线,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转而将目光投向工业物联网、XR等领域。无论是早已入局XR赛道的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还是TWS起家的立讯精密,均已步入XR的河流,并将苹果视为“救世主”,期待着Vision Pro能够带热沉寂已久的XR市场。只是,饥渴的玩家们或许要失望了。近日,外媒报道称,由于产品设计的复杂性和生产的难度,苹果计划大幅削减Vision Pro的产量。而在此之前,苹果对Vision Pro的预期销量,已经经历了多次调整。这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Vision Pro可能无法担当起救世主的重任。XR的故事难产,使玩家们看向了势头正盛的AI赛道。

讲不出新故事的手机厂商们,对其态度更是亲密——即便是步调常常慢行业半拍的vivo,亦在悄然酝酿着大模型计划。从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到喊话称将积极拥抱大模型,颇爱追风的小米并没有在这轮热潮中落下。对于大模型,小米现阶段似乎分化出两条路线,一是将其同小爱同学等应用场景融合,让已经对“智能设备”审美疲劳的消费市场再度兴奋;二是同业务结合,作用于内部。客观地说,诸如Siri、小爱同学等语音助手是AI落地的天然场景,若想借此重写消费电子的逻辑,需要颠覆性应用,而非单纯的智能化升级。基于此,相较于颇具想象空间的前者,将大模型服务于内部降本增效似乎更为务实。另一方面,在大模型喷涌的当下,手机厂商亲自下场做大模型,未必就能占尽优势,毕竟同样是入局大模型,荣耀便选择了同外部厂商合作的路径。

而工具属性更强的PC领域,玩家们对AI的态度更是亲密。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雷斯近日表示,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颠覆PC行业的格局,并开创新的PC品类。为此,惠普正在与供应商合作,重新设计架构,最早可能于2024年将深度融入AI元素的新品推向市场。无独有偶,另一PC巨头宏碁也已经开始同CPU厂商合作,准备在终端设备中融入生成式AI及其他人工智能应用,并计划在2024年至2025年推出AI笔电产品,实现市场渗透。显然,面对疲软的消费电子市场,宏碁和惠普似乎选择了同样的战略方向,即将AI植入硬件产品,通过全新的AI芯片、软件应用塑造新的使用场景,激发出一波新的笔记本电脑换机潮,从而找到生存之道。毕竟,惠普不久前才宣布未来三年内裁员10%的计划,生存压力可见一斑。

AI消费电子前景黯淡 厂商急于拥抱却道阻且长插图

然而,无论是手机、笔电,还是智能穿戴设备,走向AI的道路都并不平坦。AI与硬件耦合并推动销售增长,在赛道内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当下正沉浸于建立AI帝国的英伟达,在此方面更是炉火纯青。以英伟达DLSS技术为例,其作为英伟达面向消费市场贩卖GPU的独门绝技,能够降低游戏内的渲染分辨率,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Tensor Core(AI加速硬件单元)来提升输出画面的分辨率,从而在不牺牲画质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帧数。而在此过程中,硬件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LSS 3.0技术中的光学多帧生成技术,必须依赖GeForce RTX 40系列GPU内置的光流加速器才能实现,这也解释了为何前代产品无法支持DLSS 3.0。只是,英伟达信手拈来的操作,其他玩家未必玩得转。

实际上,对绝大多数硬件厂商而言,将AI价值过度倾注在硬件层面,或许并非一条捷径。首先,对用户而言,现阶段软件应用的重要程度远超硬件。一个简单的例子,曾几何时,各大影视专业的学子们扎堆选择苹果MacBook,其背后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具备更易用的剪辑软件Final Cut。同时,诸如ChatGPT、Midjourney等主流AI应用的运算,并不在本地终端设备上完成,而是交由远程云端服务器承担。在此场景下,PC、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更多扮演着联网和内容呈现的角色。这意味着,当下AI应用的易用性同用户所使用的硬件本身关联性较小,对硬件亦没有严格的要求——将AI价值过度投射于硬件本身,可能会存在着盲点和偏差。换言之,与硬件相比,系统和软件应用才是这轮AI演替真正的核心。纵使是前述的DLSS,亦需游戏厂商进行适配,而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好比拥有一套顶级的音响设备,却没有音乐可播放,一切自然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厂商之所以会固守“硬件至上”哲学,且将产品同AI的耦合过度理想化,或许同自身在AI领域尚显稚嫩有关。毕竟消费电子的游戏,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的游戏,尤其在同质化严重的PC市场,大多数厂商的角色更多的是像是“组装工”,并未能深入参与到AI等前沿科技的创新和研发中。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路线将被证伪。相反,当下的终端设备虽然受限于硬件限制,很难支持大模型的部署和运行但却能搭载轻量级的小模型,通过大小模型间的耦合实现实时离线推理、快速响应需求等功能。只是,应用厂商并不是吃素的,深谙商业竞争的应用厂商,必然选择去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用户,而不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单一的硬件厂商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因此,即便AI硬件能撬动消费市场,消费电子玩家亦只能沦为生态链的最末端,瓜分大模型、应用厂商剩下的残羹冷炙。

当然,除扮演着传统“组装厂”的硬件厂商以外,赛道中亦存在着苹果、华为等软硬实力兼备的玩家,既有硬件基底,亦有前沿科技支撑。对其而言,若能将应用“赋能”自身的硬件产品,或许将成为消费电子赛道新的主角。终目前,谷歌、百度、阿里等玩家,在参与大模型混战的同时,亦在塑造消费电子领域的新游戏规则。今年以来,AI与硬件的联姻已在多个领域被实现:小度融合文心一言,构建出专门针对智能设备场景的AI模型“小度灵机”,并已将其集成到小度青禾学习手机中;阿里则是将天猫精灵同通义千问接轨,加深AI与智能硬件的融合。而在AIGC领域起步稍晚的苹果,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紧急招募AIGC专业背景人才,将其视为“改变苹果移动计算平台”的重要力量,以此来抵挡AI潮流的冲击。相比之下,一直试图挑战微软在AI领域的地位的谷歌,则更为硬核。近日,谷歌发布了对标GPT-4的PaLM 2,后者包含了Gecko、Otter等四种版本,其中,Gecko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高速运行,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能够保持不错的表现。这意味着,谷歌能对PaLM 2可以进行微调,以支持更广泛的产品类别。基于此,对谷歌Pixel系列手机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故事,毕竟在Tensor G2芯片性能“翻车”后,谷歌的自研芯片唯独AI领域还具备着优势。

因此,纵观AI消费电子赛道,其虽仍处迷雾之中,但秉持着不同逻辑的玩家们,正在摸索着可能的出口。会看当下身陷AI热潮,玩家们视角往往过于乐观,从而忽略一个重要事实,即创新并非总能符合消费市场的实际需求。以前述硬件路线为例,打破既有框架开发基于AI的硬件架构,无疑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种成本的增加在消费者最终购买时便会显现出来。就拿AI笔电来说,在性能与配置相似的情况下,AI笔电与普通笔电势必会在价格层面拉开一定的差距。然而 ,在整体消费意愿走低的大环境下,硬件厂商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协同开发,呈现出有别于主流AI应用的杀手级产品。换句话说,只有当用户感受到他们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带来了明显的提升时,他们才可能为所谓的创新付费。归根结底,现阶段AI+硬件更像是刻意缔造的新故事,只有在AI应用不断井喷的局面下,找到让消费市场愿意买单的理由,才是真正的关键。纵使部分亲身参与AI浪潮的玩家,在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距离真正重振消费电子产业,仍需经历一条充满挑战而漫长的道路。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7日

01:20
2025年11月17日,中山大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非弹性中子散射领域的技术研究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台先进的设备能够在百毫电子伏以上能量区间稳定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我国中子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台被誉为微观世界“超级相机”的先进仪器,具有极高的观测精度,能够精...

2025年11月16日

23:40
2025年11月15日,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与美国海明威家族基金会旗下盈智海明威增长收益基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合作新篇章。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加速推动中环新能源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为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化双方合作,盈智海明威基金及其关联企业已初步计划以产业投资方式认购中环...
23:40
SK启方半导体,作为SK海力士旗下专注于8英寸晶圆代工的核心企业,近日正式宣布完成对SK集团内部碳化硅技术领军企业SK powertech的深度整合,成功迈入高性能SiC晶圆代工这一前沿领域。此次战略整合不仅标志着SK启方半导体在半导体产业链布局上的重大突破,更彰显了其推动下一代功率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坚定决心。 依托SK启方半导体在先进工艺优化与良率提升方面长...
23:04
2025年11月16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盛会不仅规模再创新高,更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累计入场人次突破45万,这一数字充分彰显了公众对高新技术成果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展会期间,共有500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集中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盛宴。 在成果转化与产业对接...
22:33
广汽集团近日传来喜讯,其下属试验检测中心风洞实验室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严格现场评审,正式跻身国家认可实验室行列。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实验室在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上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准。据悉,该实验室严格遵循ISO/IEC 17025:2017国际标准建设,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不仅获得CNAS权威认证,更具备ILAC国际互认标识,意味...
21:57
育碧公司就《纪元 117:罗马和平》游戏中一张引发争议的AI生成加载界面图像正式公开致歉,承认该图像因审核疏漏被误用于正式版本。尽管游戏在包装和说明中已明确标注“含有AI生成内容”,但玩家群体对图像质量表达了强烈不满。许多玩家指出图像中存在明显的面部扭曲、肢体缺失等典型AI生成痕迹,认为这与3A级大作的定位严重不符,质疑知名游戏开发商不应依赖低劣的AI工具进...
21:57
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办的SC25超级计算国际会议现场,全球存储巨头希捷与西部数据同步发布了基于4U架构的百盘位JBOD存储新品,为数据中心提供更高密度、更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希捷此次推出的Exos 4U100与4U74系统,凭借其卓越设计,最高可支持100个3.5英寸硬盘,当搭载Mozaic HAMR技术的32TB硬盘后,单机柜容量可飙升至3.2PB。这...
21:57
2025年11月16日,航空制造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波音公司正式宣布其旗舰机型777X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认证测试许可,成功迈入研发进程的关键新阶段。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由波音商业首席执行官亲自确认,不仅彰显了波音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持续创新,更代表着全球航空业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作为全球首款采用复合材料机身的大型宽体客机,777X的研制成功将重...
21:57
2025年11月16日,知名零售企业胖东来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发布严正声明,明确表示公司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或个人账号进行网络直播带货活动。近期,一系列未经授权的侵权行为引发关注,大量网络账号擅自使用“胖东来”“东来”“DL”等品牌标识,并截取胖东来官方视频内容进行剪辑,以虚假宣传方式谋取非法利益。据胖东来最新通报,公司已监测到120个存在侵权行为的直播间,以...
21:57
在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国产CT创新技术发展大会”上,联影医疗震撼发布了两大革命性CT平台——全球首款双宽体双源CT系统uCT SiriuX与国产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这两款尖端设备均实现了从核心算法到硬件设计的全链条自主创新,不仅刷新了国产CT的技术高度,更标志着中国在超高端医疗影像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 uCT SiriuX凭借...
21:57
今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再创辉煌,位于广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迎来重大突破——首台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交付使用。这一先进设备标志着我国在微观物质结构研究方面迈入新纪元,为科学家们探索材料科学奥秘提供了强大助力。 该谱仪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探测能力,能够精准捕捉物质内部微观运动的动态过程。通过创新的技术设计,它能够同步获取中子...
21:18
2025年11月16日,海南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正式发布停运预警,提醒市民琼州海峡即将面临寒潮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11月17日晚至19日期间,琼州海峡将出现8至9级阵风,风力强劲,对航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受此影响,海口新海港、秀英港以及铁路南港等多个港口可能将采取临时停运措施,具体停运时间将根据实时气象条件进行调整。为保障出行安全,相关部门强烈建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