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宣布开放加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腕儿(ID:bosandao),作者:怜舟,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引言

创投圈曾红极一时的新茶饮赛道,要变天了。

7月20日,新茶饮头部品牌奈雪的茶宣布开放加盟。

消息一出,奈雪股价应声上涨。当日股价报收6.02港元/股,涨10.46%,总市值为103.25亿港元。

奈雪开放加盟,难以为继还是高歌向前?插图

在奈雪这项“合伙人计划”中,一如既往是大店模式,门店面积要求90平米-170平米。

合伙人门店和直营店要求做到“零差别”。

加盟店单店投资金额大约是100万,但合伙人的验资门槛是150万,回本周期为一年半时间。

奈雪对加盟态度的松动早有迹象。

去年,奈雪收购乐乐茶后,在今年四月宣布开放加盟。

还有奈雪旗下的子品牌“台盖”,是奈雪探索加盟模式的一步棋子,然而,直到2022年,台盖对奈雪的贡献率只有2%。

以分支品牌探索加盟无果,此番,奈雪将主品牌开放加盟,像是奈雪探索加盟的重要一步落子。

在新茶饮风口时,奈雪堪称新茶饮界对直营模式最忠诚的品牌,是他们打造星巴克式“第三空间”基石式存在。现如今,奈雪开放加盟,意味着奈雪开启“直营+加盟”模式。

这种模式打法下,究竟是奈雪穷途末路中的一步落子,还是商业建筑上的又一次创新?

曾经要坚持自营

奈雪终究还是选择了加盟。

在新茶饮界,奈雪是一家对直营模式有着情怀式坚持的企业,一度是外界研究新茶饮直营模式是否成立的样本式参考。

自成立起,无论是奈雪创始人对外演讲,还是奈雪所做的事,无一不直指对直营模式的坚持,与第三空间深度绑定,就是像星巴克那样的直营大店模型。

刚推开星巴克大门,总会闻到一股咖啡香,据说这是星巴克门店内专程设计的,就是让消费者想起星巴克,就会闻到咖啡香,深化品牌印象。

这种设置背后,是直营模式下总部对门店的高效直接管理。

奈雪所坚持的直营模式,也恰是为了达到类似逻辑的门店控制,以保持品牌独有的气质。

彭心当年创立奈雪之初,想创立茶饮界的“星巴克”。

以当时的市场认知来讲,一家奶茶店开在购物中心最显眼的位置,紧挨星巴克,是件不可被理解的事情。

“放个奶茶店在门口挨着星巴克,不是很怪就是很low。”彭心当年去深圳一个购物中心谈店租时,曾遭对方如此嘲讽。

直营模式让奈雪背负了选址压力,但也正是如此,奈雪可以直接管理门店。

他们店里将甜品店、水果店、面包店、清吧等功能合为一体,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还打造了网红概念,融入时尚元素,整体会更加多元。

以此倒推,我们可以理解奈雪坚持直营的原因。

如果由外部管理门店,可能只是在门店设计、设施上保持一致,但奈雪在个中植入的无形元素,是加盟商学不会,或者说是不能长久坚持维系的内容。

从当时看,奈雪对加盟商并不放心。

彭心曾在一场大会上表达对加盟商的态度。

“10元一斤的草莓和20元一斤的草莓,消费者一尝就能感受出来品质的区别,如果开放加盟,总部如何才能确保加盟商给消费者用的就是最好的草莓?”

她对奈雪的理解,并不是一个既定的奶茶品牌、餐饮品牌,而是一个与体验、有时尚元素的消费品牌。

因此,店内的空间和各种奶茶一样,都是奈雪产品的一部分。

这是加盟商所不具备的能力和认知,当时的彭心是非常清楚加盟模式所包含的利弊的。

在2022年业绩会上,奈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奈雪的茶仍计划开店600家,主要加密一二线城市。

这是奈雪对直营模式的又一次坚持,而直营模式是否稳固,则成了外界最关心的话题。

在这场业绩报告会上,赵林坦言“我们知道直营店有两个难处:一是不好选址,开店的时候不太好找门店。二是成本不好管控。”

在清楚直营模式的难处下,奈雪方面仍然坚持做直营,至少直至今年年初,奈雪仍然是非常笃定的态度。

时至今日,奈雪变了。

就在7月20日,坚持信奉直营模式的奈雪突然调转船头,决定开放加盟。

消息一出,外界负面声音居多,大家第一反应认为,“奈雪缺钱了”。

奈雪开放加盟,难以为继还是高歌向前?插图1

放眼整个新茶饮市场,奈雪开放加盟意味着,整个饮品界只有星巴克一家还在坚持直营,所有品牌都开放加盟了。

相对比奈雪先前对加盟不看好、不认可的态度,此番开放加盟的动作,着实令人不解,会负面揣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奈雪此番开放加盟,究竟是出于哪些考量?

股价下跌不止

登陆资本市场的奈雪,过得并不好。

奈雪在2021年6月30日上市,当日股价报收17.12港元/股,达到历史最高点后,也终究成了历史。

奈雪开放加盟,难以为继还是高歌向前?插图2

在后来的两年内,奈雪股价一路下行,甚至在2022年3月31日,奈雪股价触底,跌到3.65港元/股。

自此之后,在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里,奈雪的股价长期在6港元上下浮动,几乎没有崛起的迹象。

奈雪财报上展示的业绩情况,也如出一辙,丝毫没有惊喜可言。

据奈雪2022年财报显示,奈雪从2018年到2022年为止,五年时间内的营收分别是10.87亿、25.01亿、30.57亿、42.97亿、42.96亿。

通过奈雪营收会发现,在前四年,奈雪的业绩还在稳步增长,但到了2022年的第五年,业绩不增反降了。

奈雪开放加盟,难以为继还是高歌向前?插图3

再继续看奈雪的利润表现。

从2018年到2022年,奈雪逐年亏损5658万、1.17亿、1.66亿、1.45亿、4.61亿。

奈雪的亏损面积逐年扩大,尤其在2022年营收不增反降的情况下,奈雪扩损额是上年的3倍。

奈雪的亏损压力,本质是开店成本所导致的。

不同于其他加盟模式,奈雪需要自行承担所有开店成本,包括房租、水电、员工薪资、广告等等。

从奈雪财报看到,报告期内,奈雪的各项成本的确在增长。

比较明显的增长数据,例如广告费,相对于去年的1.11亿,报告期内增加了3000万,是1.43亿。

还有配送服务费,去年是2.59亿,2022年增加到3.81亿。

除此之外,还有材料成本14.16亿;员工成本13.63亿;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2.29亿……

奈雪开放加盟,难以为继还是高歌向前?插图4

重重成本压力,最终吃光了奈雪的利润。

按照奈雪直营的逻辑,想要盈利,必须是开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所收获的营收足以覆盖成本,奈雪才可以证明自身模式的正确性。

但从目前来看,奈雪显然没能做到这点。大量开店而拉高的成本,把奈雪逼近墙角。

如此讲,股价是奈雪当下内耗状态,最直观的反应。

内部入不敷出,股价连跌不止。

此时,奈雪选择了自己曾经最不认可的加盟模式,更像是难以为继后的选择。

新茶饮现加盟潮

奈雪开放加盟,于自身而言,是另一种商业路径的开辟。于行业而言,意味着新茶饮行业集体走向加盟模式。

新茶饮加盟趋势下,是否可以论证直营模式并不适用于新茶饮赛道?

其实不尽然。

奈雪当年坚持的直营模式,让奈雪的茶品牌一度达到行业顶值,成为新茶饮行业头部品牌。

只是,资本市场的评判标准历来是门店数量。

而加盟是新茶饮品牌们走向“万店”的唯一一条路径。

开直营店赚的是奶茶钱,加盟则是赚加盟商的钱。

在加盟模式中,奈雪可以将门店运营成本压力转移到加盟商,而公司则侧重于管理和监督。

这种轻资产扩张模式,可以大幅减轻奈雪的成本压力。

其他茶饮门店,包括喜茶,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新茶饮品牌采用加盟模式拓展门店,效果显而易见。

以茶百道为例。2017年,茶百道门店180家。次年,茶百道便启动加盟模式,据窄门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茶百道每年分别增加门店数量367家、1485家、2844家。

在今年4月的茶百道品牌升级会上,他们宣布正在营业的门店数量将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数超10000家。

还有沪上阿姨,今年签约门店数量也将突破10000家。

奈雪启动加盟模式,意味着将原先以直营门店和消费者直接交流的机会作为代价,替换成门店增长。

以情怀换取门店数量,从而减轻自身的成本压力。

加盟模式并非不可取,恰恰相反,从资本市场来讲,这是配合市场评估最适合的人设。

只是,曾怀有赤子之心做茶饮的奈雪,无奈之下调转船头,加盟模式究竟是否能成为对资本市场的一剂强心针,还不得而知。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4日

20:39
微新创想8月4日电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次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近日在川蜀大地上演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据媒体报道,7月29日四川广元,一名9岁男孩在玩耍时不慎被养殖娃娃鱼咬断左手小指,危急时刻,在铁路部门、医疗团队及社会各界的紧急协作下,通过高铁绿色通道,成功实现5小时内断指再植的医学奇迹。 据悉,这起意外发生在四川广元某养殖场。当时男孩正在养殖池边玩耍,突然...
20:39
微新创想8月4日重磅消息,小米正式宣布米家空调Pro系列迎来全链路OTA升级,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家居体验。此次升级聚焦于两大核心功能——空气管理和智能气流联动,全面覆盖米家空调Pro系列产品,让家庭空气管理进入全新阶段。 空气管理功能实现跨设备智能联动,用户只需在米家APP一键开启全屋空气管理模式。当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检测到PM2.5、甲醛等指标超标时...
20:39
2025年8月4日,资本市场迎来多家公司的重要公告,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上纬新材宣布,经过严格的核查工作,公司将于8月5日正式复牌,恢复交易。然而,公司也同时披露了业绩方面的挑战,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大幅减少32.91%,显示出当前市场环境对公司经营带来的压力。 隆扬电子在公告中透露,其研发的HVLP铜箔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尚未实现销...
20:39
2025年8月4日,禾信仪器(股票代码688622)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仅为5281.5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48.88%。更为严峻的是,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1745.96万元。这一业绩表现明显反映出市场环境的深刻调整以及下游行业投资节奏的明显放缓,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公司经营业绩面临严峻挑战。从行业周期...
20:39
8月4日,中国无人驾驶出行企业萝卜快跑正式宣布与美国领先的出行平台Lyft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在欧洲市场拓展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根据合作协议,萝卜快跑将借助Lyft成熟的欧洲运营网络,在欧洲多国提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标志着中国智能出行技术首次大规模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此次合作被视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萝卜快跑CEO张文表示:"与Lyft的合...
20:39
2025年8月4日,中电环保(股票代码300172)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15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出现了10.7%的下降。然而,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却实现了5393.68万元的同比增长,增幅达到2.87%。这一看似矛盾的经营结果,背后主要得益于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和显著提升的运营效率。 ...
20:39
2025年8月4日,全球化工巨头科慕、杜邦和科迪华联合宣布与美国新泽西州达成一项历史性和解协议,正式解决长期存在的PFAS污染指控及其他环境纠纷。根据该协议条款,三家公司将在未来25年内分阶段向新泽西州政府支付总额高达8.75亿美元的赔偿金,其中科慕承担50%的份额即4.375亿美元,杜邦承担35.5%即3.1125亿美元,科迪华则承担14.5%即1.262...
20:39
2024年,ST宁科(股票代码600165.SH)的股价遭遇重挫,全年累计下跌28.11%。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公司时任首席财务官董春香的个人薪酬却实现了惊人飞跃,从2023年的12.18万元飙升至45.10万元,涨幅高达270.28%。这一反差巨大的薪酬增长,与公司同期急剧恶化的经营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在董春香执掌财务...
20:39
2024年,北方导航的财务总监周静薪酬高达172.48万元,同比暴涨117.94%,这一惊人涨幅与公司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公司股价全年重挫16.87%,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大幅下滑22.91%和69.29%,周静的薪酬却逆势飙升。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联性的广泛关注。 周静拥有深厚的军工央企管理背景,自2018年起便担任北方导航的CF...
20:05
微新创想8月4日电 经典电影《汉江怪物》为韩国著名汉江增添了神秘传奇色彩,而近日一则关于汉江现“真怪物”的视频再次将这条江推上风口浪尖。一位韩国网友在首尔国会大厦附近一处停车场夜钓时,意外拍下了一段令人震惊的视频,画面中汉江水面漂浮着一个巨大的黑色不明物体。据拍摄者描述,该黑色物体体长估计在6至10米之间,粗壮程度远超人体,且其形态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诡异。这...
20:05
2025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公布对“明天系”旗下华夏人寿及相关责任人的最终处罚决定,这一举措标志着备受关注的保险机构风险处置工作已全面落锤收官。自2020年华夏人寿被依法接管以来,监管机构对这一风险事件展开了系统性治理,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处罚方案。 在责任追究方面,监管机构共对华夏人寿、天安人寿、天安财险、易安财险及华夏久盈资管等机构的相关责任人处以...
20:05
2025年8月3日,三一重工正式对外发布重要公告,披露了其近期积极的资本运作策略。根据公告内容,截至7月底,公司已累计投入13.55亿元人民币,成功回购7267.92万股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86%。此次回购行动的价格区间设定在每股17.39元至19.39元之间,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此次回购计划是基于4月份审议通过的专项议案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