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作者赤木瓶子,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鲁豫时隔13年再度与陈奕迅“漫谈”,于谦与蔡明虚拟形象“菜菜子”实现跨次元对谈,弹幕实时互动捧哏,罗永浩以5小时超长访谈挑战“耐力圈”……视频播客正成为2025年内容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紧随其后加大投入,名人效应与资源扶持将这一内容形态推向风口浪尖。然而质疑声也随之高涨:“播客视频化是否只是伪命题?”“究竟是视频播客化还是播客视频化?”在这些争论声中,一个更具深意的议题浮出水面:当公众还在纠结视频播客的概念是否成立时,行业是否应抓住机遇超越形式之争,思考视频播客如何为内容生态带来“增量”?风口上的视频播客,形式是否才是最大的“局限”?
新内容形态的诞生总伴随着“舆论危机”。从早期短视频到初期Vlog,都曾遭遇“伪命题”的质疑。短视频兴起时,业内普遍质疑“内容越做越短”的价值;Vlog诞生之初,也被视为流水账式的自我记录。但最终,它们都以多元形态融入内容体系:短视频成为碎片化时代的信息传播标配,Vlog生态以专栏或主要输出形式融入创作。视频播客正经历类似进程。此刻关于它“是否该有画面”的争论,或许终将变得“不值一提”。基于用户需求与消费场景的新兴形态,形式远非关键,核心在于能否为内容生态带来真实增量。
市场表现显示,视频播客占据“天时地利”。一方面,部分年轻人转向“脱短向长”的价值取向,追求深度“慢内容”;另一方面,B站等平台的大力扶持已初见成效。《哔哩哔哩视频播客出圈计划营销合作规划》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B站视频播客消费时长达259亿分钟,同比增长超270%,用户规模突破4000万。行业对视频播客形态的质疑,与其迅速蹿升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现有评判框架的局限。评判标准亟待重建,与其纠缠“播客该不该有画面”,不如跳出形式窠臼,聚焦行业生态:视频播客是否为创作者提供更优表达场景?是否带来真实用户、内容与商业增量?越过形式之争,“增量”价值何在?
视频播客能否重塑内容生态,关键在于能否通过低门槛模式挖掘更多创作者,尤其是传统形式未能触达的专业群体。因此,判定其是否带来“增量”的标准,应看其能否缩短创作者与潜在创作者与播客内容的距离。B站涌现的新人与转型UP主,恰恰证明这条路径正在打通。一方面,低成本、精准流量的特点打破了传统UP主身份的“高门槛”,为非B站原生用户的领域专家递出橄榄枝。过去,专业创作者涉足视频领域常面临高成本、激烈竞争等困境。视频播客则转变核心要求,更侧重“智力输出”而非制作精度,大幅减轻专业群体创作负担,使行业专家与资深从业者绕过技术壁垒,释放表达力。科技UP主「WhynotTV」就是典型案例。作为机器人专业博士,他擅长技术但非视频剪辑。通过视频播客深度对谈,短短一年涨粉超40万,影响力超越许多知名创作者。
另一方面,视频播客能有效构建垂直领域深度对话,推动行业内不同层级从业者的高质量交流。其核心优势“垂直破圈”,意味着能聚集垂直领域,让新人直接对话大咖,并借助平台工具实现精准粉丝吸纳与直达变现,这是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它不仅为平台补充专业内容,还助创作者从“干货供给方”跃升为“行业对话者”。例如「图灵的猫」「genji是真想教会你」等科技UP主,通过视频播客对话大厂负责人、业内高层。「图灵的猫」开设“百大AI应用视频播客”专栏,与周鸿祎、张鹏等行业大佬畅聊AI发展;「genji是真想教会你」则通过视频播客完成内容转型,打通“带课”商业模式。这种专业层面的同频“交锋”,比一般媒体采访更“业内”,为创作者带来更高行业认可和商业价值。对观众而言,晦涩内容被层层拆解,以视听形式呈现,内行看得兴致勃勃,外行也津津有味。这类播客下常出现“得到启发”“求授课”等评论。科技领域如此,知识、文化、时尚领域亦然。
据B站内部人士透露,视频播客已跑出多个商业化案例,尤其中腰部UP主成绩喜人,多位20万~50万粉丝段UP主年收入达百万级。归根结底,视频播客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创造新生态增量,这些增量最终指向更健康的创作者生态。生态共建:视频播客的“终局”是成就普通人。只有帮助有干货、有表达欲的普通创作者,才能建立可持续的创作能力与个人影响力,真正成就视频播客的长期生态。有内部人士向《娱乐独角兽》透露,现阶段B站对视频播客内容题材不做限制,以百花齐放为主。什么是好内容,要交给用户生态来筛选。这种“克制”做法,反而最大化释放普通人自由表达。它重构了一套评价体系:价值不再由制作精良度唯一决定,更由内容专业度、观点稀缺性和对话真诚度衡量。正因如此,非传统“光鲜亮趣”的创作者得以脱颖而出。他们或许没有专业设备或技巧,却凭借扎实知识、独特视角和鲜明风格,通过视频播客找到观众。
除了科技大咖、行业大佬,普通人也通过视频播客让个人爱好发光。爱唠嗑的素人UP「妍妍酱的一天」,通过视频播客讲粉丝投稿故事、分享行业内幕,成为人气“金牌讲师”。其讲述团播幕后的视频播客获近70万观看量,纯靠出镜唠嗑和扎实内容吸引观众。时尚UP主「伟嘉gaara616」,凭借对球鞋文化的深度理解,畅聊行业兴衰,建立圈层影响力阵地。深耕女性话题的「Alex绝对是个妞儿」,则通过视频播客强化“女性话题座谈会”属性,打造鲜明栏目。有价值的内容未必诞生于豪华制作,也可源于真诚对话、专业分享、对世界的好奇。行业需明确:视频播客的“增量”并非头部明星或机构,而是能让冷门话题有声量、小圈层找到归属、把真诚对话变成持续内容的人。这部分人群,是B站最该重点扶持的,也是视频播客区别于其他内容形态的独特资产。因为正是这些从nobody到somebody的普通创作者,看似“不完美”的创作者,构成了视频播客背后真正可持续的增量。
当各大平台仍在追逐名人效应、陷入初期形式之争时,B站需要去“赌”一条长期主义道路:赋能普通人。毕竟,视频播客或许只是阶段性形式,但深度表达与知识共享的需求永不退场。唯有让普通人成为主角,内容生态才能真正迎来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