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7月31日讯 中国气象局近日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工作方案(2023—2030 年)》,标志着我国气象事业迈入智能化发展新阶段。该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为未来8年气象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清晰蓝图,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监测服务等核心业务能力。
方案明确提出”542″发展框架,构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新生态。在基础支撑体系方面,将重点建设五大基础设施:包括构建覆盖全要素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库、打造高性能算力环境、研发先进算法模型、搭建开放共享平台以及建立科学检验评估体系。这五大基础将为气象智能化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和算力支撑。
在应用融合领域,方案将推动四大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一是气象预报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发,二是人工智能与监测预警技术的集成应用,三是与预报预测技术的深度融合,四是面向专业领域的智能化服务拓展。通过这些融合应用,将显著提升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同时,方案还强调两大保障体系建设:优化人工智能创新合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些保障措施将为气象智能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中国气象局表示,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发展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列,核心业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实现这一目标,气象局将重点推进四大任务: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突破前沿科技瓶颈、统筹研发与业务融合、优化政策环境支持。
这一方案的实施,不仅将推动气象科技向智能化转型,更将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气象领域的竞争力,为防灾减灾、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应对等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随着人工智能与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未来气象服务将更加精准、智能、高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