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外卖市场的激烈交锋后,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再次升级,这次焦点直指到店业务。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推出重磅战略布局,高德地图同步上线全球首个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导航榜单“高德扫街榜”。这一创新举措突破性地将用户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相结合,旨在解决传统榜单易被刷分、注水的痛点。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是阿里深度对标美团大众点评的标志性动作。几乎在同一天,美团大众点评也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用户评价筛选出的优质堂食门店迁移至线上平台。两大巨头先后围绕到店业务展开行动,并各自推出大规模补贴政策,市场分析认为,这预示着新一轮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9月10日,抖音生活服务紧随其后,正式推出“烟火小店扶持计划”,与高德的“烟火好店支持计划”仅一字之差,同样聚焦到店业务拓展。同时,抖音还上线了“烟火榜”榜单,通过用户投稿、达人推荐和民间寻味人评价等多维度评选机制,构建独特的线下门店推荐体系。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到店业务竞争正式进入“三国杀”时代。
对于阿里巴巴和美团而言,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本就是一场持久战。阿里通过布局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始终致力于打造消费生态闭环,而到店业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阿里曾将“口碑”并入高德地图,试图借助高德庞大的用户基础(月活8亿、日活1.7亿)带动到店业务,但在大众点评已建立的市场主导地位和抖音、快手等新兴力量的冲击下,“口碑”并未改变高德在消费者心中的导航工具形象。此次高德扫街榜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依托高德庞大的用户规模,更将“导航”这一核心功能与榜单深度整合,走出差异化竞争路线,同时通过“不商业化”的承诺,试图在导航、打车之外拓展新的使用场景,重新培养用户心智,补齐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关键短板。
相比之下,美团在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的举措,则更像是作为行业头部平台的守擂行动。借助大众点评在线下堂食店的用户评价优势,美团得以夯实其到家业务根基,为近期的重点方向——品质外卖服务加码。继推出“浣熊食堂”、拼好饭“百万亮厨计划”等系列动作后,美团正通过大众点评的用户评价体系,实现到店与到家业务的协同发展。面对阿里和抖音的强势进攻,美团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守住到家和到店业务的用户基本盘。
抖音在餐饮外卖等即时零售业务上的多次尝试虽未取得突破性成功,但基于内容生态的团购业务却呈现爆发式增长。面对阿里和美团的联合攻势,抖音一方面要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拓展业务规模。其“烟火小店扶持计划”本质上延续了“寻味烟火气”系列活动,通过短视频等内容生态优势,继续扩大到店业务规模。与阿里和美团的C端补贴策略不同,抖音此次的重心是对准中小线下商家,通过流量激励、达人探店、物料补贴等组合拳,赋能商家生态。
从战略路径来看,阿里以“技术+工具”重塑服务入口,美团以“评价+协同”巩固业务根基,抖音则以“内容+流量”赋能商家生态,三家平台正根据自身基因走出截然不同的到店业务发展道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本地生活领域,真实性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议题。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指出,未来五年,本地生活或将成为互联网大厂最主要的竞争战场。从外卖补贴大战到酒旅赛道竞逐,这一趋势已初步显现。随着竞争的深入,大厂们的竞争逻辑正从粗放式的流量争夺,升级为围绕用户体验和产业生态的精细化布局。在餐饮外卖领域,美团、京东、阿里已将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品质,如美团推出“浣熊食堂”、拼好饭“百万亮厨计划”,京东推出自营品牌七鲜小厨,饿了么启动“优店腾跃计划”等。美团此次在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正是基于用户评价体系筛选优质门店,服务于外卖品质提升。
由于到店业务对用户评价的高度依赖,构建真实可信的评价体系成为平台竞争的核心。长期以来,线下门店榜单的评价体系饱受虚假点评、刷单注水等乱象困扰,这些乱象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的“点评异化”——原本助力消费决策的工具,异化为商家、刷评团伙和平台间的博弈场,消费者甚至不得不依赖“反评分逻辑”来做选择。在此背景下,构建真实可信的评价体系成为平台制胜的关键。阿里选择利用高德导航工具的天然优势,通过用户“行为+信用”机制确保榜单的真实性,从而重建线下服务的信用体系。美团则承诺大众点评必吃榜“不涉及任何商业化目标”,同时利用AI工具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尽管两家平台均承诺“不商业化”,但这本质上仍是一种更为精巧和长远的商业策略——通过真实评价体系建立公信力,吸引和留存用户,并最终服务于本地生活业务大盘。或许,真实的用户评价体系和“不商业化”的承诺,只是大厂们竞逐到店业务的一个切面。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段内的竞争关键,将不仅限于资源与规模,更在于生态构建与用户心智的争夺。到店业务的真正胜负手,或许在于谁能在提供卓越用户体验的同时,成功构筑本地生活的商业闭环并实现可持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