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报告,数据显示印度市场已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但与第一季度19%的跌幅相比,Q2的下滑幅度已显著收窄至3%。这一积极变化引发业界关注,有人将其归因于海外品牌因印度政策压力纷纷撤离市场。然而,这些品牌在退出前的”去库存”操作反而推高了出货量,与Q2数据并不吻合。更合理的解释是,印度低端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甚至萎缩,导致整体出货量增速放缓。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三星以18%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季度领跑印度市场,vivo以17%位居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市场份额从22Q2的19%降至15%,真我从16%跌至12%,OPPO维持在11%,而其他品牌占比达26%。在高端市场,三星虽整体出货量下降,但高端机型市场份额提升至34%,重返榜首。而苹果则以59%的绝对优势稳居印度旗舰手机市场。这一现象引发思考:为何国内表现平平的三星能在印度高端市场逆袭,而国产旗舰却难以复制海外成功?
深入分析印度市场,会发现其独特性远超其他海外市场。知乎上流传的”印度赚钱印度花”说法,道出了当地市场”必须现款交易”的普遍认知。2023年6月,印度执法局指控小米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扣押其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48亿元。更苛刻的要求包括更换印度高管、扶持本土供应商等。这种对外资的排挤态度,使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步履维艰。
价格错位是印度市场的显著特征。当地所谓”高端手机”仅需400美元左右,与中国市场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定位形成对比。以小米13为例,其基础版国内售价3999元,在印度可被视为高端机型。更严峻的是,中国中高端手机在印度需与三星、苹果旗舰竞争,而国产中端机型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效仿三星的”高价低配”策略。低端市场则因印度手机覆盖率不足82%的现状而复杂多变,KaiOS功能机虽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互联网接入,但中国品牌才是真正将移动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力量。
值得肯定的是,印度5G手机出货量已突破1亿,同比增长59%。小米、真我等品牌也强调线下渠道的重要性。这提示我们,在冲击高端的同时,中国手机更应关注海外低收入群体。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同样存在大量需要”性价比手机”的用户。国产旗舰固然重要,但那些无法负担智能手机的”沉默大多数”,更需要中国品牌的普及型手机。这或许才是中国手机品牌走向世界的真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