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消费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全球充满不确定性,行业迭代速度加快,市场格局从增量竞争逐渐转向存量博弈。曾经的红利时代逐渐消散,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竞争白热化,变化突如其来。然而,作为一名频繁出差的商业观察者,我亲眼见证了截然不同的商业图景:同一行业内,有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有的却逆势崛起。这种矛盾现象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面对这场商业变局,所有企业和从业者都在积极寻找出路。但接下来的方向在哪里?是否应该放弃现有业务,转战新赛道?最近参加私董会时,许多创业者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润总,我的业务利润持续下滑,为何还要死守不赚钱的项目?别人的行业似乎总是更诱人,不如果断放弃,进入新的领域去竞争、去抢夺、去盈利。这种想法看似合理,但我却建议,未来一段时间,大多数企业应该聚焦现金流,死守核心业务,而不是盲目转行进入别人已经占据优势的领域。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什么是红利?本质上是短暂的供需失衡。过去,电商对传统零售的冲击就是典型案例。电商通过缩短交易链条、去除中间环节,大幅提升效率,形成碾压性优势。在电商初期,买家多而卖家少,供需严重失衡,商家进入就能获得流量扶持和利润。许多成功者正是踩中了这波”流量红利”。但红利期一旦结束,竞争加剧,供需趋于平衡,”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将变成”天下没有好做的生意”。
认清从”活得好”到”活下去”的现实,才能理性讨论是否转行的问题。这时,我建议关注三个关键指标:企业个体收益率、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市场平均收益率。

什么是企业个体收益率?以浙江省某市的小型袜厂为例。这家由小李父亲经营20多年的袜厂,曾因独特工艺利润丰厚。但近年来,年轻人不愿进厂做工,利润下滑如刀片般薄。小李因激进决策亏损500万元,现金流紧张。他看到同行业普遍困境,不禁思考是否该放弃。这时,你会如何选择?
选项A:放弃旧业务,转行创业。但新行业同样水深,盲目进入无异于自杀。选项B:守着亏损业务,看着心血衰败。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这种无力感令人煎熬。难道没有第三种选择吗?

小李决定走出困境,多交流学习。他发现行业内W袜厂经营红火,在艰难时期仍保持盈利和增长。W袜厂老板分享道:”我们只是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改进经营策略,向管理要利润,向创新要利润。”他举例说明,过去袜子只满足基本功能,现在用户需求已升级:吸汗防臭、商务场景设计、防勾丝、发热保暖、艺术品图案、潮玩联名等。女士丝袜市场头部品牌匮乏,正是品类机会。小李突然意识到,问题不在行业,而在于自身经营方式——不是行业不行,而是自己不赚钱了。
这就是企业个体收益率的意义:你以为行业不行,其实是你自己不行。当行业平均收益率上升,市场正常波动时,只有认清自身问题,才能找到突破方向。守住业务,守住现金流,不是逃避,而是要主动出击。不会游泳换游泳池也没用,关键是下水学习正确方法,尝试创新破局。

但若真的身处不景气行业,又该如何决策?这时需要关注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以2008年毕业的小王和小张为例,小张进入手游行业,因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多年后收入过百万;小王进入餐饮行业,因年复合增长率仅10%,收入不到30万。即使能力相当,行业增长差异导致收入差距悬殊。再比如大众化妆品与高档化妆品市场,2016-2020年前者增速仅5.8%,后者达25.7%。身处低增长赛道,后继乏力是自然结果。
当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低,而自身资源和能力能匹配新赛道时,确实应考虑转行。但转行后要抓住新行业红利,就必须拼运营能力。过去依靠红利快速崛起时,可能存在大量浪费和问题,红利掩盖了管理缺陷。进入新行业后,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将成为关键。此时必须降本增效,提升组织能力,做厚资产,做强团队。完善预算制度,精细化成本控制,优化组织结构,每个环节节省5%-10%,积少成多。向管理要效益,向组织要增长。
若整体经济进入平缓期,即使找到匹配的行业,大家日子似乎都差不多,进退两难?这时反而要守住核心业务。经济放缓时,大量从业者会被淘汰,他们可能会涌入你的行业,用极低利润率抢夺客户。此时最明智的策略是:盯紧现金流,守住核心业务,守好关键客户,将用户需求作为战略布局。当别人要活下去时,你要赚钱。
面对激烈竞争和快速变化,未来应聚焦现金流,守好核心业务。许多创业者陷入困境时,总想寻找”大招”,却忽视基本功。若能补齐定目标、周例会、员工1:1、招聘、核心竞争力、护城河、价值观等基本功,应对市场变化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接下来要回到基本功层面:盯紧现金,守好业务,做厚资产,做强团队。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做到”一米宽,一万米深”。少谈互联网黑话,少开无效会议,脚踏实地把正确的事做到位。穿越周期,逆势增长,唯有踏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