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科技新知(ID:kejixinzhi),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Robotaxi早已上了路,却也一直在路上。未来不可限量的赛道,永远不乏新人雄心勃勃、旧人折戟沉沙的戏码。

作为Robotaxi商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终端环节,网约车平台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不约而同想要提前赢得下一阶段的胜利。

近日,T3出行获得由洪泰基金投资的数亿元A+轮融资;就在一个月前,如祺出行宣布完成8.42亿元B轮融资。根据公开信息披露,二者本轮融资的主要用途都提到了加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平台研发投入,或者进一步构建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加速推动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产品落地应用。

资本的选择通常代表了市场的脚步迈向何方。上半年以来,众多网约车平台都在加速布局Robotaxi,似乎迎来“破冰”时刻。

是什么引发Robotaxi在这个时点炙手可热?又有哪些角色在这片战场上布局?在这场技术和资本的角逐中,谁更有可能吃下第一口蛋糕?

“东风”徐来

过去的Robotaxi热潮中,尽管无数的概念展示和技术试验让人眼花缭乱,但临门一脚的商业化进程始终未尽人意。实则是在技术层面之外,环伺了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链所面临的多重考验。

技术上的长尾积累、持续的高额研发成本和资本投入、配套运营服务的跟进开发、产业发展协同政策及监管法规的有待完善,以及市场教育用户心智尚未成型等等,均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钳制因素出现松动,为新的商业机会和技术进步创造了有利土壤。

譬如政策监管,一些地区的政策已经在不断深入完善。

今年7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式宣布在京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基于《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即可在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车内无人”是此次试点的“进一步”所在。这意味着允许车辆中取消安全员的设置,对于验证自动驾驶商业模式的闭环来说至关重要。虽然同时也要求参与企业1:1远程配备驾驶人,但这种严格的监管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明确的进步方向。

政策的完善具有传导性。“车内无人”将使以往的人工成本问题得到改善。此前根据监管要求,为避免运营车辆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需要一个名可以随时接管的安全员为Robotaxi和乘客保驾护航。鉴于安全员的人工成本依旧存在,运营成本难以实现真正下降。

眼下,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安全员有望被拿下,人车比(安全员:出行服务车辆)进一步降低,RoboTaxi盈利空间将上升。

运营成本还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造车成本的高昂长久以来一直是Robotaxi商业化的巨大负担。

为了提高无人驾驶技术的可靠性,初期的测试车辆需要搭载大量冗余的传感器系统、高精度地图、先进的软件系统以及专为各种定制套件。每一辆Robotaxi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装后,成本必然大幅飙升。

好消息是现在的Robotaxi生产,越来越多采取前装量产的策略。自动驾驶技术和相关组件从第一个环节就融入车辆的生产制造流程。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定制化需求,而且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摊薄每辆车的制造成本。

除了上述两个成本端的优化,技术创新、服务升级以及市场接受度的增强,也为Robotaxi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注入新活力。

目前的Robotaxi已基本掌握“单车智能”运作机制,并能够在90%以上的常规场景中自主驾驶。不过难点往往隐藏在那些稀有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长尾场景中。为了完善驾驶算法,需要大量的真实道路行驶里程以积累数据和经验,非一日之功地持续演算优化。

另外,随着商业化的推进,Robotaxi的上下游环节,如平台运营、资产管理和车辆服务运营等,都将得到深化和扩展,以确保服务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终端场景体验的提升,也就不难预期市场用户对Robotaxi的接受程度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人行”和“一人食”

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并非线性的单点突破,而是涉及多个环节的协同推进。

自动驾驶技术、流量运营平台、车辆生产制造等,很难有一家企业在所有领域都具备决定性的优势,因此有必要策略性地合作进行“合纵连横”。

典型的“三角联盟”即对应上述三个主要环节,形成“主机厂-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出行服务运营商”的模式。例如,广汽-文远知行-如祺出行、上汽-Momenta-享道出行、一汽-轻舟智航-T3出行、吉利-小马智行-曹操出行。

其中,主机厂拥有扎实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够为Robotaxi的规模化部署提供基础设施和物理底座;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拥有关键的技术专利和解决方案;出行服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已经拥有稳定的用户基数、完善的出行服务体验和海量的数据积累。

各取所长各补所短,才能有效推动Robotax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落地的商业产品。当然业内也有一些强势玩家希望对整条产业链进行更强的把控。

今年4月,网约车龙头平台滴滴宣布了其无人驾驶网约车的量产时间表,合作伙伴只选择了整车制造方面的广汽埃安。自动驾驶技术和运营平台两个核心环节,滴滴一手在握,以期进一步稳固未来的市场地位。

同样有野心的还有造车新势力们。传统主机厂主要的技术沉淀还停留在L2+/L3级别的辅助驾驶,新势力玩家更为进取,在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上已经领先。因此,通过前装技术整合到Robotaxi车辆制造过程中,就可以有效把控两大核心环节。

此外,为了获得更多提升算法水平的大数据,新势力们也有驱动力打造出行服务运营平台,利用自有品牌车队进行数据收集,一定程度上以一己之力布局了整条产业链。

今年4月,小鹏G9正式获得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载客测试牌照,小鹏汽车预计下半年在广州市黄埔区面向所有用户开启自动驾驶载客测试。届时,用户通过指定微信小程序,即可呼叫自动驾驶汽车。

新势力们显然师从同是“渐进派”的特斯拉。5月16日,特斯拉CEO马斯克接受CNBC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提到,特斯拉希望通过升级自动驾驶系统以达到Robotaxi所需的技术水平。

不过马斯克的想法更为天马星空,其提到乘用车平均每周使用时长仅为10至12小时。多数情况下车辆被停放在用户家中或工作地点附近停车场,因此使用效率低下。因此在他看来,安装自动驾驶程序后,车主可以将车辆在闲置时刻作为Robotaxi使用,获得额外收入。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从未缺席的科技巨头们,不仅带来了技术支撑,还注入了强大的资金资源。百度已经逐渐成为Robotaxi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得益于其资金实力、人才储备以及多年来在技术领域的资源积累,全方位深入布局了技术研发、整车制造以及平台运营等环节。

谁吃下最大的蛋糕?

当前,国内Robotaxi产业仍处在商业化探索的早期阶段,尚未形成全面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各个参与者,包括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和出行服务运营商,正联合进行试验和尝试,一同探索并制定Robotaxi产业的未来发展蓝图。然而,在这种多元参与和协同创新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蛋糕做出来后谁又会吃下最大的一块?

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许多变量,如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市场接受度、投资热度等,目前只能通过一些关键的影响因素,找出一些对预判有价值的线索。

按照常理,一条产业价值链上,各参与者所能分得的利润份额,取决于他们对商业化环节掌控力度的大小。

先来看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谷歌旗下的Waymo属于Robotaxi最早的一批先驱者,先是因负担不起造车成本,转而向主机厂寻求合作;后又发现自建出行平台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量支持,导致订单量较少,不得不与平台方合作。可见,即使是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也无法抹平硬件成本和运营流量的鸿沟。

因此,未来初创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大概率将发展为向出行服务运营商提供Robotaxi整车的运力赋能模式及在部分地区利用自研Robotaxi和自有出行服务平台运作的全面自营模式。

再看出行服务运营商。面对整车制造和高级自动驾驶技术两大壁垒,大多数运营商的参与度有所节制。此前,T3出行CEO崔大勇就表示,公司既不会造车,也不会碰算法,定位为平台运营商。

一家独大的滴滴是个异类,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出行服务运营商的角色。突破壁垒掌握技术研发和平台运营两个抓手,当然能带来更多的主动权,但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

总之,出行服务运营商将主要着重发展轻资产的平台运营模式,同时在部分区域持有一定比例车队,保证利润空间。

至于科技巨头和造车新势力所尝试的“一人食”模式,定位不仅仅是整车制造公司更是移动出行公司,其将在未来部分区域作为出行服务运营商,通过自有品牌的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以及自建的平台和运营体系提供Robotaxi出行运营服务。可谓涉及Robotaxi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从技术研发、硬件生产,到服务提供及最终的用户体验。

全面介入的策略,理论上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因为掌控了整个生态链,就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更快的技术迭代,以及与用户更紧密的联系。

不过这种模式同样需要承受巨大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技术研发、硬件生产、服务运营等各个环节都少不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一人食”的模式使得他们一旦失利,损失可能会更为巨大,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品牌的声誉和市场地位。

一言以蔽之,在这片新的战场中,既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也暗藏着诸多风险。Robotaxi的道路通往光明,可目光所及之处的暗流涌动,也需要路上的前行者们慎之又慎。

参考资料:

Robotaxi商业化白皮书-罗兰贝格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5日

13:06
2025年8月,丹诺医药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与农银国际联合担任联席保荐人,标志着这家专注于细菌感染与代谢疾病新药研发的创新型药企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公司当前正全力推进核心产品线的上市进程,其中利福特尼唑、利福喹酮及TNP-2092口服制剂已进入关键的临床后期阶段,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增长引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福特尼唑计划于2025...
13:06
近日,四川九寨沟景区旅游热度持续攀升,门票需求旺盛。据景区官方通告,8月5日至8月8日的门票已全面售罄,每日最大承载量严格控制在4.1万人次以内。这一情况反映出九寨沟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强劲吸引力,同时也提醒广大游客需提前规划行程。 景区管理部门表示,连续四天门票售罄的现象较为罕见,主要得益于近期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暑期旅游高峰的双重推动。为保障游客体验和景区秩...
13:06
2025年8月5日,龙湖集团顺利完成一笔高达约9.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划拨,专项用于即将于8月7日到期的‘20龙湖06’债券兑付工作。该债券作为集团重要的融资工具,发行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设定为4.3%,整体发行期限为7年,其中包含5年固定期限与2年浮动期限设计。根据最新回售结果披露,本次兑付将覆盖9.0744亿元人民币的本金以及4300万元人民币的...
13:06
2025年8月5日午间,A股市场呈现震荡分化态势。上证指数逆势上涨0.53%,深证成指微幅收涨0.14%,而创业板指则承压下跌0.26%。港股市场表现相对活跃,恒生指数上涨0.27%,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劲升0.33%,显示出科技板块的强劲动能。 在宏观经济方面,7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录得50.5%,首次突破临界点,表明业务总量已进入持续扩张阶段,经济复苏迹象...
13:06
2025年8月5日,北京时间,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杰富瑞发布最新市场研究报告,正式将游戏平台巨头ROBLOX的股票目标价从115美元上调至126美元,涨幅达9%。这一显著调整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ROBLOX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更揭示了分析师们对其业绩持续增长的坚定预期。 报告指出,ROBLOX近期在游戏平台运营和用户规模扩张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发展势头,成为此次...
13:06
2025年8月8日,备受瞩目的贵州茅台将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五星商标上市70周年纪念新品的震撼发布。这款珍稀佳酿将限量发售25568瓶,每瓶定价或高达7000元,更将配备独一无二的专属身份编码,彰显其非凡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售渠道极为独特,仅通过官方权威平台i茅台App进行独家销售,确保了收藏的稀缺性与正品保障。 由于此次发售总量控制在25568瓶,...
13:06
2025年8月5日,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络公司(NBN)与科技巨头亚马逊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利用亚马逊先进的“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近地轨道卫星系统,为澳大利亚广袤的偏远及乡村地区带来革命性的高速固定宽带服务。这一创新合作将有效解决传统宽带基础设施难以覆盖的地理难题,通过卫星技术构建覆盖全境的优质网络连接。 根据协议安排,亚马逊计划...
13:06
2025年上半年,软银愿景基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资产调整举措,通过出售价值近20亿美元的现有投资,为其AI转型战略注入新动力。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集中资源,精准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据悉,基金将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增持英伟达、台积电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股份,旨在构建更强大的AI生态系统。 此举不仅体现了软银对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彰...
12:16
Character.AI近日正式宣布在其移动应用中推出"社区动态"功能,这一被誉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原生社交平台的创新产品,正在重新定义AI与社交媒体的融合边界。该功能不仅突破了传统社交媒体的被动浏览模式,更通过多模态创作工具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AI原生社交:从被动消费到主动创造Character.AI的社区动态功能彻底颠覆了传统社交媒体的内容消费...
12:16
8月5日,一博科技在官方互动平台上发布重要进展信息,透露公司PCB工厂自一期试生产启动以来,各项关键财务指标呈现持续向好态势。数据显示,工厂营收规模、利润水平以及产能利用率等多项核心数据均实现逐月稳步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该工厂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核心环节,专注于生产高端快件PCB产品,其市场定位主要面向下一代服务器、自动测试设备(ATE)以及人工...
12:16
8月5日午间收盘,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强劲上涨态势,主要指数均录得稳步攀升。其中,恒生指数上涨0.27%,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突出,涨幅达到0.33%。在个股层面,多只股票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动力,心动公司股价涨幅惊人,一度超过24%,成为市场焦点。此外,马鞍山钢铁股份也表现不俗,涨幅超过9%,而晨鸣纸业同样录得超过7%的显著涨幅。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科技股与部分周期...
12:16
2025年8月5日,FORTIOR(01304)午盘时段股价强势上涨5.02%,收报156.80港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这一积极走势的背后,是公司近期资本运作的成功体现。此前于7月29日,FORTIOR宣布行使超额配售权,成功发行281.16万股H股,每股发行价为120.5港元。此次发行不仅为公司募集到宝贵的资金,更彰显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