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纷纷扬帆出海,而古茗、茶百道等本土品牌也积极筹备上市。在这股浪潮中,一家茶饮巨头早已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扎根,开出超过2万家门店,甚至将身影延伸至泰山之巅,价格却仅比普通连锁店贵1元。它被网友亲切称为”雪王”,就是蜜雪冰城。这家品牌不仅规模庞大,营收利润也持续攀升,在上市品牌奈雪仍处于亏损状态时,蜜雪冰城的利润却不断增长。究竟是什么让蜜雪冰城如此深受国人喜爱?为什么5-10元的平价奶茶能比高端茶饮更赚钱?又如何实现2万多家门店的规模突破?本文将揭秘蜜雪冰城的成功密码——低价策略+供应链优势+营销创新。
### 低价策略:下沉市场的制胜法宝
蜜雪冰城的成功始于其鲜明的低价定位。自1997年创立以来,品牌就以0.5-1.5元的街头刨冰赚得第一桶金,将亲民价格深深烙印在品牌基因中。2006年,当日本蛋筒冰淇淋在河南售价高达20元时,蜜雪冰城用鲜奶和鸡蛋创造出2元钱的”火炬冰淇淋”;2008年,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风靡时,它又以1元推出卡布奇诺冰咖啡,单日销量突破800杯。除了产品创新,蜜雪冰城在门店运营中同样精打细算,从印刷品到包装材料,处处体现着对成本的严格把控。正是这种对成本的极致控制,让蜜雪冰城在1997-2013年间迅速建立起单店盈利模型,并通过加盟模式实现千店规模。
### 供应链革命:万店规模的关键支撑
随着门店数量增加,供应链问题逐渐凸显。由于过度依赖上游供应商,蜜雪冰城面临原材料涨价直接威胁利润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蜜雪冰城成立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自建供应链体系。通过建立研发、生产、仓储、物流的全链条体系,蜜雪冰城不仅保证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品牌在2014-2018年间突破万店大关提供了坚实基础。
### 三大发展阶段:从单店盈利到生态构建
蜜雪冰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1997-2013):单店盈利与标准化复制**
– 1997年创立,以低价刨冰抢占市场
– 严格管控成本,建立单店盈利模型
– 2006年推出”火炬冰淇淋”,2013年实现千店规模
**第二阶段(2013-2018):供应链建设与规模扩张**
– 2013年自建供应链体系
– 2014-2018年突破万店大关
– 完善仓储物流,加快扩张步伐
**第三阶段(2019-2022):生态化发展与品牌升级**
– 2019-2022年再增万店,达到2万+
– 营收结构转变为食材包装材料销售
– 打造雪王IP,开展多元化营销
### 万店背后的三大核心要素
蜜雪冰城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三大核心要素:
1. **坚持低价策略,瞄准下沉市场**
–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2000元以下群体占比高达9.6%
– 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70%,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 亲民价格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
2. **以加盟为主,深化供应链管理**
– 采取”直营为辅,加盟为主”模式
– 产品体系简洁,原材料易储存,培训周期短
– 小型门店设计,坪效更高
– 建立三位一体产业链,提高运营效率
3. **瞄准年轻人,创新品牌营销**
– 推出雪王IP,打造魔性洗脑的营销内容
– 固定时间节点营销活动,如”520情侣证”
– 跨界营销,如泰山顶门店、风筝节活动、音乐节等
– 与邮政合作推出邮局主题店
###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标杆?
随着新茶饮品牌纷纷出海,蜜雪冰城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其海外扩张主要基于四大策略:
1. **坚持低价策略**:在悉尼首店奶茶仅2.5澳元,东南亚市场约7元人民币,与国内保持一致
2. **严格控制成本**:在西南地区和海南建立生产基地,压缩成本并保证供应链稳定
3. **精准选址策略**:日本首店选址表参道,创造反差感提升品牌关注度
4. **巧妙利用平台**:通过小红书等渠道向华人群体宣传,同时注重本地化运营
5. **注重IP运营**:雪王IP助力品牌拓展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市场
### 总结:精细化运营是出海关键
虽然部分新茶饮品牌在海外取得初步成功,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本地化与国际化的需求。蜜雪冰城的经验表明,低价策略、完善的供应链、精准的选址和本地化运营是成功关键。对于其他想要出海的新茶饮品牌而言,或许需要互相借鉴,共同探索中国茶文化在海外市场的创新表达方式。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只有通过精细化运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