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由雷科技互联网组创作,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尽管市场普遍猜测256GB存储容量将成为新基准,但Mini主机市场的未来充满变数。英特尔近期宣布退出NUC系列,将Mini主机市场主导权交给华硕,这一举措无疑给长期服务企业用户、市场活跃度较低的Mini主机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失去了英特尔这一重要推手,机械革命与华硕能否持续引领Mini主机市场发展,令人拭目以待。无独有偶,作为Mini主机另一重要力量——Mac mini的销量也遭遇滑铁卢。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Mac产品销量同比暴跌40%,即便在搭载M2芯片的新品发布后,这一颓势仍未得到扭转。以最亲民的Mac mini为例,尽管苹果未公布M2版Mac mini的具体销量数据,但从近期经销商为“M3 Mac mini”清仓时给出的惊人折扣来看,M2芯片版本确实面临滞销困境。更有甚者,近期关于M3芯片的传闻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焦虑。据YouTuber Vadim Yuryev透露,M3芯片可能彻底告别自M1以来沿用的8GB内存标准,直接将12GB作为起步配置。为何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M3 12GB起步”并非官方定论,而是基于Mark Gurman在彭博社的报道推断而来。Mark Gurman指出,苹果已开始测试2024年发布的M3 Max芯片,而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测试日志显示,代号J514的新款MacBook Pro将搭载M3 Max芯片并配备48GB统一内存。这一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按照惯例,Max系列芯片的内存容量通常是标准版的四倍,这意味着标准版M3芯片或将配备12GB统一内存。然而,这一推论并非板上钉钉。考虑到M3系列将采用台积电3nm制程工艺,苹果完全可能打破前两代产品的内存配比规则。毕竟,12GB×4等于48GB,8GB×6同样也是48GB,再加上M2芯片上出现的“24GB”(8GB×3)这种非典型组合,M3 Max采用两个“三倍”24GB核心的“胶水平台”也并非不可能。因此,仅凭M3 Max的48GB内存就断定标准版M3必然起步12GB,或许过于乐观。更有甚者,苹果在CPU和GPU核心设计上素有“软件优化”传统,完全可以通过关闭部分内存区块的方式,将12GB的M3芯片伪装成8GB版本。换言之,只要苹果愿意,即便是未来的M4、M5芯片,同样可以推出8GB的“青春版”。话虽如此,尽管Mac用户对8GB内存深恶痛绝,但在Windows阵营,用户对8GB内存的NUC却显得宽容得多。01 为什么需要大内存?表面上看,Windows用户对8GB内存的“无感”似乎印证了这一观点,但事实并非如此。Windows用户之所以对NUC的8GB内存不置可否,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NUC支持通过SODIMM自行加装内存,甚至不少经销商直接销售不含内存的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8GB或128GB存储,丰俭由人。此外,采购NUC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合理的运算资源配置方案,无需在终端设备上堆砌过多内存。部分遗留的32位企业定制软件仅能申请4GB内存,16GB乃至8GB的入门配置足以满足轻度办公需求。然而,macOS的情况则复杂得多。首先,macOS的内存分配机制与Windows类似,当8GB内存被多个App占用后,系统会将部分非活跃进程转移到固态硬盘充当的虚拟内存中。但关键区别在于,Windows系统GPU访问内存需通过DMA机制(如内存映射或CUDA、DX、Vulkan API),而macOS的“统一内存”由CPU和GPU共同使用。这一设计既提高了GPU读取速度,也加剧了资源竞争风险。例如,当Mac mini外接多台4K显示器时,即使不运行大型应用,基础图形渲染也会显著消耗内存。没错,M1、M2芯片在播放视频时能调用专用解码器将H.265编解码压力从CPU转移,但GPU仍会占用宝贵的统一内存,迫使CPU将部分进程降级到SSD虚拟内存中。更令人头疼的是,256GB SSD版本的M2芯片仅配备单NAND闪存芯片,不仅影响访问速度,还缩短了预期寿命。对于Windows平台而言,更换SSD并非难事,但苹果却将NAND板载,不购买价格翻倍的Mac Studio或Mac Pro就只能依赖外接硬盘。尽管苹果提供了内存和SSD的大容量定制选项,但升级成本高昂:从8GB到16GB内存需加1500元,从256GB SSD到512GB同样加1500元,总升级费用占电脑售价的66%。这才是用户抗拒8GB+256GB“青春版”M2 Mac mini的根本原因——看似优惠,实则步步“加钱”。02 面对Windows的威胁,低配Mac该如何自保?近年来,面对销量下滑的Mac,苹果一直在尝试开拓传统Windows用户市场。然而,在向Windows用户“示好”的过程中,苹果却显得过于简单。与价格敏感度较低的Mac用户不同,Windows笔记本用户群体极为分散,既有追求极致性价比的,也有对价格不敏感的,更有愿意为XPS等“智商税”买单的。8GB+256GB的Mac配置,既无法吸引想转用Mac的潜在客户,又无法满足对性能敏感的用户,进退两难。近年来,随着闪存价格下跌,越来越多Windows笔记本以16GB+512GB配置起步,而八千元售价的8GB+256GB Mac几乎没有竞争力。既然上游产业链都在降价,笔记本厂商若不及时跟进,消费者只会转向其他品牌。大胆预测,2023年将涌现更多配备1TB甚至2TB存储空间的电脑产品。随着修图、剪辑等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远超32GB内存。当前,512GB版本和1T版本价格差距缩小,普及时机已成熟。当16GB+1TB成为Windows阵营标配时,低配高价“入门版”Mac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在我看来,Mac与其用8GB+256GB这种“入门款”卡位,不如借鉴NUC准系统模式,推广大内存小硬盘的Mac mini。尽管Mac自带的SSD都搭载T2芯片保障数据安全,但成本更低的USB拓展或网络硬盘映射或许更符合Mac mini的使用场景。例如,8GB+256GB的Mac mini,或16GB+128GB+USB拓展/网络存储的Mac mini可能更受欢迎:16GB内存确保Mac长期使用不卡顿,小固态+大拓展的配置让用户以更低成本构建文件存储体系,同时助力2TB iCloud推广。至于电商平台那些29XX元的M2“青春版”Mac mini,等它们降价到合理价位,自然不愁销量。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