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 张淼,编辑 吾人,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近日,AI初创企业Kinesys AI成功吸引Zoom系、Getty家族及快手系资本的天使投资。这家公司由一位00后华人创始人领导,团队仅7人,却凭借开发出AI开发者急需的大模型中间件Cortex,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在AI竞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创业公司选择开发类似ChatGPT的大模型,却因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与巨头抗衡。然而,专注于AI竞赛中鲜有人涉足的“小而美”项目,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01 Cortex如何改变格局?
让Kinesys AI实现逆袭的大模型中间件Cortex,已在国际市场掀起热潮。Cortex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作为大模型与上层应用之间的桥梁,有效解决了大模型落地过程中的集成难题。具体而言,Cortex提供包括GPT-4在内的多模型API及数据接口,使开发者无需从零搭建环境,可直接调用实现大语言模型的协同应用。这一创新大幅节省了AI开发者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Cortex的技术底层逻辑清晰:对底层大模型而言,它提供丰富的API接口;对应用层而言,它助力开发者进行营销和个性化二次开发。此外,Cortex还具备私人Copilot功能,可轻松处理PPT制作、草稿撰写、邮件编写及会议总结等基础任务。其最大优势在于将原本需要数月完成的工作压缩至几分钟,为AI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Cortex已拥有十几家付费企业用户和上千个个人用户,市场前景广阔。Kinesys AI团队虽小,却星光熠熠:创始人兼CEO Nemo Yang是00后,仅用两年时间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本硕学位,曾任职于字节跳动、飞书和微软等大厂;另一位创始人兼CTO Jian Cai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曾在谷歌工作8年。团队成员来自美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多数与Nemo Yang是斯坦福校友。
02资本为何青睐大模型中间件?
除了Kinesys AI,其他大模型中间件创业企业也获得资本青睐。ChatGPT的爆发催生了全球AI竞赛热潮,大模型中间件作为填补底层模型与专业用户需求差距的关键环节,市场机会巨大。LangChain Inc开发的LangChain,与Cortex功能相似,是一个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库,通过整合多模型和知识来源,简化AI应用构建。LangChain在GitHub上迅速获得4万Star,并于今年3月获得1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LlamaIndex公司推出的Routing中间件,提供语义检索、混合查找等功能,已完成8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reylock和OpenAI创始人弟弟Jack Altman等硅谷顶级机构。Fixie定位为大语言模型自动化平台,近期融资1200万美元,支持多种模型集成和业务流程自动化。
中国的大模型中间件企业也在崛起。灵奥科技推出的Vanus AI,帮助企业链接大模型和知识库,完成提示词调试,搭建AI应用。Vanus AI基于向量数据库,支持向量压缩、混合检索等功能,今年7月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靖亚资本和Plug and Play。灵奥科技团队由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十余名成员组成,CEO厉启鹏曾就职于阿里云等大厂。
澜码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联新资本和Atom Capital。澜码科技基于大语言模型提供自动化平台,助力企业提升业务流程效率。澜码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曾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和科技大厂经验。
03大模型中间件的市场潜力
大模型落地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知识库构建、AI应用集成及数据安全性等。大模型中间件作为最佳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向量数据库整合、多平台应用集成及数据安全等问题。在美国硅谷,大模型中间件开发正走向繁荣,而类似ChatGPT的大模型鲜有创业公司涉足,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正如云计算时代Snowflake与AWS相互成就,大模型时代,中间层与底层算力平台也正在相互成就。算力供应商通过中间层公司为AI开发者提供支持,进一步增加底层云计算资源消耗,为算力公司带来收益。中间层的火爆直接决定了底层算力供应商的管道容量,也是上层AI应用开发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中国市场,东方通和宝兰德是大模型中间件领域的佼佼者,其产品主要应用于金融行业。东方通表示,AI大模型训练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中间件支持,而宝兰德的董事长易存道指出,中间件技术门槛高,目前国内竞争不激烈。风险投资机构XVC合伙人陆宜表示,尽管大厂已入局,但大模型基础设施公司和应用型公司仍有大量机会。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大模型中间件创业公司也面临挑战。大模型能力的不断进化对中间件厂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持续创新,做大模型无法完成的事,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