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人工智能公共研究投资规模扩大一倍,总额高达16亿欧元。这一重大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实力,缩小与美国和中国等领先国家的差距。
据悉,这16亿欧元专项基金将重点投向三个方向:首先,计划建立150个全新的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为前沿研究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其次,将大幅扩充数据中心建设,以满足人工智能发展对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需求;再次,将投入资金用于构建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为算法优化提供关键素材。通过这些措施,德国有望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德国研究部长Stark-Watzinger强调,与美中两国不同,欧洲在人工智能法规、数据保护和个人安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她认为,推广可解释、可信赖且透明的AI技术,将构成欧洲在全球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Stark-Watzinger指出,欧洲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严谨态度,不仅能够保护用户权益,更能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Stark-Watzinger还提出希望通过适度减少监管壁垒,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这一策略有望在规范发展与创新突破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德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尽管目前德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仅位列全球第九,但根据最新预测,这一数字有望在2023年实现翻番。这一增长趋势与全球人工智能投资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报告2023显示,美国政府仅在2022年就投入约33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究,而到2022年,美国在该领域的累计投资已达到惊人的477亿美元。相比之下,欧洲约2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和中国134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虽然体量可观,但与美国仍存在一定差距。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虽然有所增长,但也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制约影响。
Stark-Watzinger表示,通过优化监管环境,德国有望吸引更多私人资本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一战略调整不仅将提升德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格局中的地位,更有望为整个欧洲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树立典范。随着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德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欧洲乃至全球的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