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现象级产品ChatGPT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滔天巨浪。这场由人工智能技术掀起的变革,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坚信,AIGC不仅是一个风口,更是一个值得长期深耕的黄金赛道。基于此,微新创想研究中心特别启动了“2023值得关注的AIGC公司”研究项目,旨在以专业的视角发掘现阶段积极探索AIGC技术和应用的企业,搭建企业与场景对接的桥梁,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在众多企业的踊跃报名和投资机构的积极推荐下,最终有529家企业成功申报。经过对投资价值、技术成熟度、市场营销、生态合作、创新潜力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估,我们最终甄选出125家各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身经百战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刚刚崭露头角但极具投资价值的AI创业先锋。面对AIGC的浪潮,它们如同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展现出非凡的行动力。
### 2023值得关注的AIGC公司入选企业分析
#### 成立时间:大多集中在2014~2021年间
本次入选的125家企业,其成立时间分布如下图所示,主要集中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其中2016年和2020年达到高峰。从2014年开始,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深度学习模型CLIP、Transformers神经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相继出现,AIGC迎来了第一波高峰。随着深度学习与算法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效果逐渐逼真,甚至达到了人类难以分辨的程度。步入2020年,AI模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Stable Diffusion等开源模型的上层应用迅速涌现。随着微软、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加入,AIGC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产业链分布:模型层企业占比35%
在入选的125家企业中,基础层企业有18家(占比15%),模型层企业有44家(占比35%),应用层企业最多,有63家,占比50%。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 【基础层】
由于上游人工智能算力、数据基础设施或垄断或资源稀缺,如芯片、服务器等,基础层企业在议价权上较高。然而,随着下游需求的激增,基础层企业现阶段最先受到裨益。但就目前国产替代情况而言,真正实现盈利仍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 【模型层】
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需要兼具“操作系统”的角色,加速应用层的精细化分工。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是关键竞争力,科技巨头明显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初创企业,则在技术和研发工具上发力才可弯道超车。由于缺乏应用场景,初创企业还需提前做好战略合作布局。
##### 【应用层】
当下底层技术迭代快,且技术成熟度还不太高,包括大模型蒸馏等等难点亟待解决。同时,如何挖掘垂直场景的数据知识的价值,打造专业的“数字员工”,对于应用企业来讲是较大的挑战,也是投资关注的重点方向。之后的应用产品会非常多,甚至可能与硬件产品结合,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另外,在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上还有很多优化空间,前期比较依赖市场推广。
总体来看,“百模大战”当前,受限于基础层算力和数据的限制,行业整体还处于业务场景验证和变现探索期。
#### 区域分布:北京第一
在“2023年值得关注的AIGC公司”125家企业中,66家(占比52.8%)位于北京,其次是上海(17家)和广东(17家)。发达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形成了集群效应。北京之所以汇聚了诸多AIGC优质企业,一方面,政策导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5月,《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磅发布,再次给行业打上强心剂。此外,当前大模型创业方兴未艾,涌现出一批明星团队,而在模型层中北京企业占比66%。另一方面,北京吸纳了智源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研究院所和高校,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将在未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 企业融资轮次分布:以A轮为主
除IPO上市企业31家和被收购1家(共占比25.6%),一级市场企业融资分布情况如下图。一级市场主要企业集中在A轮~C轮,说明行业整体还处于中早期的发展阶段。根据企业不同发展路径和战略需要,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合作方式非常丰富,包括资金、技术、平台资源、场景应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