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近日就学校中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发出重要呼吁,特别强调需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实施严格限制。这一倡议源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日益普及所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指导文件,强烈建议各国政府制定明确规范,确保人工智能工具在学校环境中的合理应用。该指南重点关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这类工具能通过简短提示生成文章、诗歌等多样化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发言人奥黛丽·阿祖莱指出,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但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存在被操纵的风险。她强调,只有通过公众广泛参与和政府有效监管,这些工具才能真正融入教育体系。去年底,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程序迅速走红,其卓越的内容生成能力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一方面,人们担忧其在校园中可能导致的抄袭作弊问题;另一方面,投资者正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将其视为潜力巨大的教育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文件同时承认人工智能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积极作用。这些工具可充当”苏格拉底式对话”伙伴,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但文件明确强调,只有当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深度参与工具设计,并由政府实施有效监管时,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关于具体年龄限制,该指南并未提出明确标准,但提及ChatGPT现行13岁的使用门槛。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这一年龄设定偏低,建议提高至16岁。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如何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已成为各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合理应用,不仅关乎教育质量,更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