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双十一的战场比往年更早拉开帷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抢占先机。10月7日,快手率先开启预售活动,紧接着抖音电商于9日加入战局。9日晚8点,京东加入角逐,11日小红书开启大促,14日拼多多开卷,15日淘宝启动活动。整个促销周期长达38天,刷新了“史上最长”纪录。
头部主播们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辛巴退网、小杨哥复出仍无音讯,但留牌桌上的主播们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努力提振消费信心。李佳琦除了参与《所有女生的offer2025》外,还录制了芒果TV综艺《巴黎合伙人》,在巴黎开设快闪店,助力国货出海。董宇辉表现更拼,飞瓜数据显示,10月9日至11日,与辉同行累计吸引近7000万人次观看,销售额超3亿元。小红书“一姐”章小蕙单场GMV创下1.8亿纪录,粉丝贡献占比84%,平均客单价达2600元。新晋明星买手吴千语首秀斩获7000万销售额,吸引4.6万用户下单。
今年双十一呈现出新的趋势,值得关注。红果短剧内测带货或将成为抖音电商的新增长点,美团闪购则开启服装品类攻入淘宝“腹地”。这届双十一边界最模糊,所有人都在激烈竞争。
红果内测带货:短剧成为新变量
作为新兴营销方式,品牌定制短剧已火爆数年,尤其在促销节点。勾正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H1,抖音、快手上新非付费短剧315部,其中品牌短剧185部,占比59%。更中的品牌短剧237部,占比56%,其中206部(87%)为独家合作。淘宝、美团、天猫等电商平台投放数量领跑,春节、618前后投放最密集。

电商平台通过短剧增加情感粘性,内容平台则试图以电商丰富变现渠道。淘宝、京东推出“搜图”功能,与珀莱雅等品牌合作,植入商品链接和直播链接。拼多多购买二轮剧,将商品信息混入短剧信息流,提升用户时长。红果短剧启动“短剧带货”内测,用户观看时可直接在站内购买抖音品牌旗舰店商品,覆盖平台大部分短剧,打通字节系内容到消费的闭环链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红果短剧月活达2.12亿,同比增长179%,超越优酷。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是内容平台共同思考的问题。红果电商探索有助于拓宽变现渠道,构建良性生态。此前曾尝试会员付费模式,今年上线“社区”板块。免费模式下,广告收入是主要来源,若能打通“内容-种草-拔草”闭环,能提升平台价值。
红果爆发式增长难持续。去年12月到今年1月,MAU环比增长5.06%,而今年1-3月单月平均环比增长2.09%,3月至5月收窄至1.50%。随着体量变大和补贴暂停,红果将面临长视频走过的路:用户留存随内容热度起伏,从寻求增量转向深耕存量。今年以来,红果至少迎来37部播放量破10亿+的剧,其中3部超30亿,爆款率提升,市场竞争更激烈。
红果发布演员合作计划,建立“短剧版权中心”和“红果短剧创作服务平台”,商业压力更大。短剧带货基于人物魅力、沉浸式体验和情感价值。女频短剧是爆款主力,女性观众种草可能性和消费意愿高,通过购买行为实现自我投射和代入。都市情感剧因其“实用好穿”,种草价值高。爆款俱乐部成员增多,王小亿、李柯等头部演员吸引百万级粉丝,剧和艺人带货力上升,《盛夏芬德拉》《幸得相遇离婚时》《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等都引发追同款热潮。
短剧带货仍需解决搜图精准度和覆盖率问题。头部爆款短剧热度生命周期略逊于长剧,种草力覆盖面和续航程度更弱。此外,电商和内容之间,用户体验和变现效率之间,难以找到完美平衡点。
美团阿里,互攻“腹地”?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双十一大促周期延长削弱消费者感知与购买冲动,消费脉冲效应边际减弱。双11全周期销售数据体现平台发展动能,建议关注用户策略、品类策略等结构性表现。外卖与即时零售高频流量或为电商平台带来协同效应。
天猫宣布第17个双11将首次全面参与淘宝闪购,期望从“买买买”向“吃喝玩乐购”升级。首批37000个品牌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消费者可选择快递发货或即时零售配送。阿里妈妈宣布数千家品牌入驻淘宝闪购,消费者可抢超1000万份免单红包,88VIP用户可专享5折红包、折上折等。
淘宝闪购加入及AI应用,推动淘宝天猫从“基于供给”变成“基于服务”,构建统一淘宝大会员奖励体系。淘天整合不同业务部门体系,品牌线上线下组织架构和运营,加码88VIP高净值用户,整合购物、外卖、酒旅等多场景,以即时带动全域。今年8月,77个品牌在淘宝闪购月成交额破千万,490个品牌成交破百万。淘宝闪购业务每天活跃用户约1.5亿,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成交增长超290%。
京东纳入即时零售“京东秒送”促销范围,推出“秒送好物低至5折”等活动。美团用补充品牌供给、激活会员经济方式反击,发布“品牌官旗闪电仓”项目,提供“30分钟送达、24小时营业”服务。仅限10月18日当天,美团会员可5折购买上海迪士尼1日标准成人票,黑钻会员还可得上海迪士尼尊享卡,权益上线首日流量和订单涨幅皆超100%。
随着大促常态化,平台逐渐弱化战报数据,双十一成为“大检验”,对平台AIGC、服务、智能推荐、供应链管理、履约能力的全面检验。市场期待新故事,无论是短剧APP带货,还是闪购加码。最终成绩单将体现在财报上,“内卷”能带来新增量么?所有人都在期待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