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和摩托车是雅加达人最钟爱的出行方式。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早已听过无数关于雅加达交通的忠告:”这里的交通状况堪称噩梦,若非必要,切勿选择距离目的地过远的住所;若想便捷出行,不妨勇敢尝试 Grab 摩托;入住酒店时,记得要求远离主干道的房间,否则摩托车轰鸣的夜晚将让你难以入眠。”这些提醒让我对雅加达的摩托大军早有心理准备,然而当亲眼目睹几乎每个路口都排满等待的摩托车时,我仍感到无比震撼。摩托自由不仅令我惊叹,更让我发现了一个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景象——雅加达的骑手构成多元而丰富,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既有穿着专业骑行服的骑手,也有随意穿着夹克衬衫的普通人。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却共同享受着”摩托自由”的乐趣,而我也因此对 85% 的家庭摩托车持有率这一数据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各式各样的穿着中,牛仔裤搭配夹脚拖鞋的组合最为常见,在民族独立纪念碑附近的一个路口,等待红绿灯的骑手中至少有一半穿着牛仔裤,而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则选择了凉拖。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摩托车数量众多,但大多数骑手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即使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小路口,他们也会主动礼让行人。无论是骑手还是乘客,几乎所有人都佩戴着头盔。这种乱中有序、崇尚自由又遵循规则的印尼特性,在摩托大军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在所有摩托车骑手中,”小绿们”无疑是雅加达最普遍也最引人注目的群体。说来也奇妙,与国内共享单车平台分别以小黄、小青和小蓝作为品牌颜色不同,Grab、Gojek 和 Indrive 都一致选择了绿色作为骑手制服。虽然三家品牌的绿色各有特色,但在雅加达的街头巷尾,普通人很难分辨出哪位骑手属于哪家平台。在来印尼之前,我对 Grab、Gojek 等巨头在东南亚崛起的理解主要基于摩托车与地理环境的”适配性”。而来到雅加达后,这种感受变得更加直观。这里的路况比北京复杂得多,两个直线距离 1 公里的目的地,打车可能需要 20 分钟,还不包括前来接驾的 10 分钟。因此,许多人认为适合这里的出行方式是:远距离直接 Grab 叫车,近距离不着急就步行,赶时间就直接乘坐摩的。然而,雅加达本地朋友告诉我,这种出行方式在印尼并不典型。他们解释说,本地人很少走路,更不用说走半个小时的”长途路线”;而且,许多本地人即使远途出行甚至跨城,也会考虑摩托车。通常情况下,通过 Grab 预约摩托车的价格只有汽车的三分之一。从我解锁体验来看,骑手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将游客安全送达目的地,既能感受速度与激情,也能穿越雅加达的大街小巷。在短短 7 天的旅行中,我三次乘坐 Grab 摩托,对”小绿们”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们赚得多吗?为什么能那么快乐地和我打招呼?于是,我从酒店门口、解放碑附近、街边大牌档上随机调研了 8 位摩的骑手,其中 4 位来自 Grab、3 位来自 Gojek、1 位来自 Indrive,和他们聊了聊收入、工作强度和生活满意度。
这次调研进行得非常愉快,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插曲。在过程中,我既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看到了同样背景下选择的多样性,也感受到了印尼普通人的热情。其中三位骑手的故事格外令人难忘。
第一个调研对象是个”仿制品”。我们决定给每位参与调研的对象 5000 卢比(约合人民币 2 元)作为感谢费。谁知遇见的第一个调研对象是个穿着黄色衬衫的小哥,他坐在一辆本田摩托车上表示刚收工,可以接受我们的调研但要求先付钱。就在我们即将”完成调研”时,一位好心的大哥告诉我,那个人根本不是骑手,他是卖咖啡的小贩,不要给他钱。这位好心的大哥叫 Budi,是一位已经在 Gojek 工作了 3 年的骑手。在了解我们正在进行的调研后,Budi 提醒我们,要找穿着 Gojek 或者 Grab 制服的人,才可能得到我们希望的结果。Budi 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我说:”我曾在中国台湾工作一年,我听到你在讲中文。”当我用惊喜的语气确认这个消息时,Budi 又开始用中文和我打招呼,似乎在证明身份的真实性,尽管语句算不上流利,但发音确实不错。他和中国的缘分,帮助我完成了第一个有效调研。在谈到为什么要做 Gojek 骑手时,Budi 的笑容泛出了一些苦涩:”我已经 30 岁了,有家庭也有孩子,我有责任赚钱养家。这是我工作时间最久的一份工作,在成为骑手之前我从来没有一份工作可以干超过 3 个月,现在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 3 年,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到 400 万卢比的收入,我很满意也很感恩。”400 万卢比,在骑手中算得上不低的收入。在我们进行预调研的过程中,一位骑手说他每个月可以赚 300 万卢比的时候,旁边都有同伴在起哄。Budi 坦然地说:”做骑手不是做最想做的工作,每天差不多要在外面 12 个小时,但其实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等待,等平台派单、等红绿灯、等乘客上车。我差不多每天可以接 15 单左右,算比较幸运了,有些人一天可能只能接 5 单,但也有人可以接到 20 单,这得看运气,也得坚持。不过,能和乘客聊天并成为朋友,或者在路边、大排档、茶水铺和其他骑手闲聊交换’情报’也蛮有趣。至少,我总算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很遗憾,刚结束调研,Budi 的手机就传来了接单提示,我们没能合照,但他用中文和我说了再见。
第二个调研对象 Arya,算得上天上掉下来的。在我们与另外一位调研对象对话时,有很多穿着骑手服的人围观,甚至还有人在用手机不知道是在拍照还是录像。当我问拍摄的人愿不愿意接受对话时,Arya 站了出来。Arya 告诉我,他每天都会把他看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儿拍下来上传到 TikTok 上,现在已经有 3000 个粉丝了,等粉丝再多一些,或许他也可以成为一名全职创作者。谈及为什么做骑手时,Arya 也很坦然:”我并不是雅加达人,高中毕业后,我没能上大学,但我不甘心,所以我来雅加达找工作,可是并不顺利,阴差阳错做成了一个 Grab 骑手。一是做骑手的门槛没有那么高,另外一个是高中学历在骑手中还算不错,高中学历、职校、初中毕业都有,很少听说有大学生毕业后来做骑手。”虽然听起来,Arya 对做骑手并不是百分百满意,但实际上 Arya 对于”骑手相关数据”都非常清楚。在调研过程中,不少骑手被问到平台抽成、摩托车维修成本以及加油成本,甚至月收入时都需要掰手指头或者停下来想一会儿,但 Arya 总是能很快给出答案,甚至问我要写准确收入,还是区间就好。不过 Arya 还是和我强调:”等我 TikTok 粉丝多了说不定我就不做骑手了。”21 岁的 Arya 边努力边等待奇迹的发生,一面纠结、一面在努力成为更好的骑手。
第三个调研对象 Rizky,则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从第一个调研地到酒店大约是 1.2 公里的路程,Grab 平台显示呼叫摩托车大约需要 6000 卢比每人,而当笔者问两位临时停在路边的骑手不通过平台直接出发需要的费用时,一位报价 3 万两人、另一位报价 5 万每人。那一刻,贫困、金钱、人性与规则,不仅在我脑中交杂,也在他们心中流转。而 3 元和 23 元的差距,我还是选择了通过平台叫车,也因此遇见了 Rizky。已经戴好头盔的 Rizky 听到想要合照,立马摘下来并整理好头发。与很多摩托车骑手以及我们在街边遇到主动搭话的本地路人不同,Rizky 话很少,甚至有点害羞。但不同于很多骑手对现在的收入和工作不太满意,Rizky 在被问到是否考虑更换工作时,毅然选择了”不”。Rizky 坦诚地说:”很多人觉得谁都能做骑手,但实际上骑手比拼的摩托车、骑行能力、努力、耐心、坚持、积累和智慧,我能用更快的速度帮助乘客到达目的地,我也知道怎么避开堵车的区域,把每一个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对我而言很有意义。”坦白讲,像 Rizky 一样奉行”越努力,越幸运”的骑手绝对是少数,虽然我们调研的所有骑手每个月的实际工作天数都会超过 20 天,甚至有不少在 30 天,但从每天接单数量和月收入来看,工作效率差别蛮大。我不知道雅加达相信不相信故事和眼泪,但普通人的梦想与坚持确实让雅加达变得更加有趣,有人将做骑手当作过渡、也有人消极怠工,可 Rizky 将其视之为人生意义。
要想成为一名骑手,也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除了要提供身份证、驾照、家庭卡、无刑事记录证明、身体健康说明书等证件,还需要具备一辆摩托车。骑手可以通过全款购买、分期贷款以及租赁等方式获取摩托车,印尼人最喜欢的本田、雅马哈、铃木、川崎均为日系品牌,本田和雅马哈在印尼的市占率可能在 95% 以上。与国内外卖员在选择电动车时更加注重性价比或者直接购买非一线品牌电动车有所不同,印尼人以及骑手对摩托车都呈现出相对挑剔的态度,多数骑手的摩托车单价超过 1 万元人民币,看起来非常拉风。考虑到 1500-2500 元的中位数收入,1 万元绝对不是一笔小钱,于是各个摩托车品牌均支持超长分期,另外据一位印尼本土华人电动车从业者透露,全款购买和分期购买摩托车基本是一样的价格,由于超高的市场占有率,本田在印尼享有完全定价权,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已经将分期的利息加入产品价格中,大多数印尼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定价,并且习惯使用分期付款。还有一个水下因素是印尼银行背后大多有日本财团的身影,购买日产车才能享受更优惠的分期政策,甚至部分银行仅支持日产车分期。在我们调研的 8 位骑手中,只有一位已经还清了贷款,还有 3 位正在偿还贷款中,余下 4 位则选择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摩托车,整体来看租赁的成本要高于自行购买,但短期压力要更小一些。从品牌来看,4 名骑手选择了本田摩托、2 名骑手选择了雅马哈摩托,余下 2 名骑手则分别选择了 SMOOT 和 Viar 两个电摩品牌。虽然目前整个印尼仍然以油车为主,但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正在逐渐发展当中,一位中印混血在与笔者交流时谈到”印尼人汽车持有率并不高,未来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很有可能是电动汽车”。包括本田在内的日系摩托车企、印尼本土企业、中国出海公司,都在尝试推动印尼电动摩托车的落地,或许本田和雅马哈的绝对统治地位可能会被撼动也未可知。
笔者仔细观察了几位调研对象的摩托车,发现这些摩托车不仅来自大车企,而且多数被收拾得很干净、看起来很新。一位调研对象告诉笔者”摩托车对于每一个骑手而言,都至关重要,每个人都会好好关照自己的摩托车”。一位华人朋友也向笔者解释道,虽然增速还可以,但印尼仍然是发展中市场,因此摩托车不仅是代步工具、交通工具、赚钱工具,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保护好自己的摩托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维护家庭经济。
虽然在我看来,印尼骑手的生活已经算艰难,但在几天接触的过程中,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却是”他们很爱笑”。聊到收入会笑、确定我听懂他想表达的内容会笑、发现我们沟通困难会笑、听到谢谢会笑、合照时也会笑。”印尼人幸福感很高,比较自由、不太焦虑”是出海创业者、印尼华人和印尼本地人给出的共同观点,这和地理环境、宗教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有关。可是当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捕捉到骑手们的笑容、点赞与鬼脸还是让人心生欢喜,或许是为了帮助了一个外国友人、或许是为自己的职业发声、或许又只是因为这是拍照。
最近频繁地与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出海上下游从业者交流,获取了很多信息、听了很多故事,闲下来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出海,为什么要国际化”,为了赚更多钱、为了打造出从中国走出的国际品牌、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这些理由都很充分、也很了不起。但我想也可能是希望能让每一个国家的普通人都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发掘自己的天赋、能让多种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继续丰富、能让资源合理地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