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郑峻,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七年磨一剑,Arm再度公开上市,软银终于迎来解套时刻。冒险王孙正义信心倍增,开启新一轮豪赌,而OpenAI正是他的最新目标。美国东部时间上周四,软银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巨头Arm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敲钟,首日募资48.7亿美元。开盘后股价强势上扬,收盘时涨幅达25%,市值飙升至680亿美元。短短两个交易日后,Arm市值已攀升至858亿美元,股价稳定在60.31美元。
Arm的财报表现或许并不亮眼,但市场却给予了天价估值。过去一年营收仅26.8亿美元,净利润4亿美元,却以170倍市盈率傲视群雄,甚至超过英伟达(109倍)和费城半导体指数(21倍)。英伟达的估值建立在营收翻倍和170%增长预期之上,而Arm的市盈率则显得更为惊人。这种估值或许更多反映了市场对Arm稀缺流通股的追捧。
孙正义在此次IPO中采取了保守策略,仅放出10%股份(约10亿股),其余90%由软银和愿景基金牢牢掌控,当前价值逾700亿美元。这种安排使得Arm成为纳斯达克第五大活跃交易股。招股价格51美元,位于区间上限,获超10倍认购,整体估值约54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600-700亿,融资规模也略逊预期。
围绕定价,承销商与软银高管多次讨论,多数人主张提高价格,但最终孙正义坚持51美元的保守定价。他更看重Arm的长远增长潜力,而非短期炒作。孙正义深谙此道——2018年软银电信子公司上市时,因定价过高首日暴跌14%,而Arm上市则吸取了教训。
Arm的IPO备受瞩目,自2021年底Rivian募资137亿美元以来,这是美国最大规模IPO。美国股市自去年陷入熊市,IPO活动持续低迷,Arm的成功被视为提振信心的风向标,为Instacart、Birkenstock等后续IPO铺平道路。
对英国科技界而言,Arm上市具有特殊意义。去年英伟达因监管问题放弃收购,Arm上市成为软银唯一选择。这笔240亿英镑(320亿美元)的收购曾是英国科技史上最大交易,Arm被誉为英国科技皇冠。时任首相特蕾莎梅因未阻止交易受批评,但英国政府仍批准交易以示外资欢迎。此次上市,英国首相苏纳克亲自劝说孙正义选择伦敦交易所,虽遭婉拒,ArmCEO哈斯承诺未来可能二次上市,算是某种慰藉。
Arm是全球科技行业的基石。尽管2022财年营收仅26.8亿美元,净利润5.24亿美元,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无可替代。全球99%智能手机使用Arm架构处理器,去年出货量超300亿片。Arm专注芯片设计,授权生产,被称为科技界的”中立瑞士”。苹果、三星、高通等巨头都依赖其生态,集体认购也印证了其行业地位。
Arm历史悠久,32年前从”英国苹果”艾康电脑分拆而来。作为芯片设计公司,它既不生产也不销售芯片,却推动着消费电子创新。CEO哈斯曾自信表示:”Arm架构无处不在,消费电子企业无法与我们脱钩。”其重要性如此之高,任何巨头都难以将其收入囊中,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最终失败就是明证。
作为行业晴雨表,Arm的财务状况反映消费电子冷暖。当前行业需求疲软,手机PC销量下滑,连苹果也难幸免,Arm营收下滑1%。但Arm上市故事的核心,是更广阔的AI增长前景。收购时看重物联网前景未完全兑现,如今AI时代为Arm带来新机遇。生成式AI热潮推动GPU和CPU需求激增,Arm在数据中心和智能车领域潜力巨大。哈斯强调:”向AI计算转型,Arm处于核心位置,我们的芯片设计不仅存在于智能手机,更在每台电动车和数据中心中。”
Arm上市前,软银曾大举扩张。2013年收购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216亿美元),2017年成立1000亿美元愿景基金,出售Arm25%股份给该基金。然而愿景基金遭遇重创:2019年以30亿美元抛售英伟达股份止损,错过后续飙升;收购Sprint后市场表现更差,最终以210亿美元出售;WeWork投资更是惨痛,185亿美元投入换来34亿美元市值和破产风险。2019-2022年愿景基金累计亏损320亿美元,软银被迫抛售阿里股份,持股比例从30%降至4%。
去年5月软银转入防御模式,但AI时代重燃其冒险热情。6月孙正义表示Arm是AI协同效应核心,软银将转为出击模式。今年第二季度愿景基金终于扭亏为盈(11亿美元),CFO表示将恢复投资。市场好转之际,孙正义已行动:7月领投英国保险科技公司Tractable 6500万美元融资,称85%投资资产与AI相关。
Arm成功上市不仅解套320亿美元收购,更让软银重振雄风。据日本媒体报道,孙正义计划AI领域投资百亿美元,目标直指OpenAI。作为ChatGPT重度用户,他几乎每日与CEO艾特曼联系,希望投资并达成战略合作。软银还接触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对孙正义而言,Arm上市不仅是投资回报,更是新一轮大举投资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