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消费领域的黄金时代已迈入下半场。2024年,中国短剧行业首次实现票房超越电影的历史性突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4亿,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然而,千亿级赛道的背后,行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短剧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内容质量与商业模式硬实力的比拼时代。制作成本攀升、变现路径受限,成为所有创作者的共同挑战。如今同行交流时,话题已从”哪部爆了”转向”谁能持续赚钱”、”谁能孵化IP”。另一方面,AI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漫剧”这一全新形态,预计202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内容到制作方式都在刷新行业想象力。面对这股热潮,许多创作者既兴奋又迷茫,渴望入局却不知如何发力。在此背景下,快手举办的”商业短剧漫剧行业沙龙”,以亮眼成绩单和系统性方法论展示了平台如何通过”内容生态+商业模式+AI能力”三重驱动力,为创作者打造更具确定性的内容营商环境,让创作者回归创作初心,让优质内容获得应有回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增长确定性?创作者如何从”活下来”转变为”赚得多”?快手的行业样本值得深入参考。
快手的内容生意:短剧变革,漫剧爆发
告别野蛮生长的狂飙突进,快手短剧行业迎来深刻变革,但好内容依然拥有广阔空间。在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快手仍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力。从内容供给端看,快手全年上线超3万部短剧,以”逆袭””甜宠”等主流题材为基本盘,同时呈现多元包容特性。既有《新世界加载中》等技术探索型作品,也有《进击的潘叔》这类贴近现实生活的题材,逐步构建差异化内容矩阵。这种丰富的内容供给结合快手独特的社区互动氛围,形成了”真实””鲜活””热烈”的内容特征。从用户端看,快手短剧已成为用户最重要的内容消费类型之一。《2025快手短剧白皮书》显示,日活用户突破3亿,用户日均观看时长同比增长44%。CTR发布的《2025年快手内容消费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短剧兴趣标签指数达130,是快手最具粘性的内容类型。另据快手披露,2025年6月短剧用户规模较去年底增长33.1%,用户基础仍在快速扩张。对用户而言,快手的吸引力来自独家内容与浓厚互动氛围。CTR报告显示,快手短剧人均月均付费金额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说短剧构建了基本盘,那么漫剧则代表了新增量。

漫剧作为一种新形态,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它可以是用游戏编辑器生成的3D动画,或将平面漫画动态化,甚至用表情包配上配音完成制作。每集时长约1分钟,整部作品通常在60-120集之间,形式轻巧、节奏明快。在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漫剧正快速扩张。有机构预测,漫剧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相关企业数量将突破数十万家。快手作为最早布局、跑得最快的平台之一,早在2024年Q3就敏锐发现站内核心用户偏好由游戏编辑器制作的小型短剧。基于对短剧、小说、游戏等不同内容形态的长期运营经验,快手准确把握受众内容喜好转变和巨大潜力,率先投入漫剧市场。截至目前,快手已上线数千部漫剧,涵盖动态漫、小说剧、表情包漫等多元形态。从内容消费端来看,漫剧目前以男频题材为主,与快手的”老铁经济”天然契合。仅今年10月以来,快手漫剧日均投流收入较Q3增长超三倍,付费用户中有62%为区别于短剧的增量用户,与真人短剧用户重合度极低,真正开辟了增量市场。
短剧的”稳”代表着确定性,漫剧的”新”带来了无限想象力。二者的结合,既能保证稳定收益,又能不断创造增长空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能否留住创作者。只有当创作者看到清晰、持续的收益,才会投入更多资源创作优质内容并长期留在平台。快手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建立起覆盖短剧与漫剧的系统化变现体系,让好内容既能被看到,更能获得合理回报。
短剧行业主流变现方式包括IAP(用户付费)、IAA(广告变现)、分账等。围绕这些模式,快手在”效率”与”体验”上持续优化。在IAP方面,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为不同群体智能推荐个性化折扣策略,如向价格敏感用户突出”打包买更划算”的全集优惠,提升付费意愿与转化效率。在IAA方面,广告从生硬弹出转变为”丝滑”体验,如中插广告自然融入剧情,减少突兀感。有案例数据显示,这一改变使曝光量提升70%,收益增长40%,创作者收益水涨船高。继IAP和IAA后,分账模式将成为版权方主要变现方式之一。

从产业链角度看,短剧与漫剧参与方可分为三类:制作方负责内容制作,版权方提供IP授权等核心资源,平台方负责投放运营。制作方通常赚取制作费及少量后期分成,而版权方与平台方则主要共享充值流水和广告收益。分账模式既保障内容方收益确定性,也降低创作者试错成本。尽管参与门槛极低,创作者只需注册”快手短剧经营者平台”账号上传作品,平台便会按规则发放分账收益,但这一体系已展现出可观商业潜力。快手相关人士介绍,过去一年分账短剧数量环比增加150%,整体流水规模环比2025年Q1增长300%。其中Top分账短剧流水规模环比翻两倍,版权方收入增长5倍,头部剧集月流水达数十万级。且分账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一年将突破4亿。更具吸引力的是,这些分账短剧的收益周期极长,有10%的作品持续收益超过一年,20%的作品收益超过半年,真正实现”起量快、赚钱久”。
为进一步放大分账模式的激励效应,快手从流量、现金、专属机制三方面持续加码。流量上大力投入,如向分账倾斜更多流量资源,打造专属流量池,并在重要节点给予灵活流量扶持。同时给予现金支持,通过”剧燃计划””荧光计划”等现金奖励活动助力版权方和达人增长收益。针对漫剧等新兴内容形态,平台设置专属流量池并定制差异化运营策略。例如,现阶段的漫剧题材更集中于男频,其用户画像、内容氛围都与真人短剧不同。快手据此优化推荐算法与投流策略,让漫剧在平台内形成独特生态。这套分账政策就像一个内容创业的”孵化器”,既给流量确保内容被看到,又给现金奖励优质内容,还提供定制化扶持,让特色内容(如漫剧)吸引最对口的顾客。创作者只需专注于打磨内容本身。
快手独有的Native原生链路闭环能力,让整个变现体系更具效率。它本质上是一套高度集成于App内部的内容分发与消费路径,通过平台原生技术将内容吸引、沉浸观看、付费刺激三个环节无缝衔接,让用户在尽可能不跳出剧情的情况下完成付费,为创作者提高收入。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短剧及漫剧中。在短剧行业整体趋于理性、创作者普遍寻找确定性的当下,快手打造的这套变现系统不仅是创作者稳定收益的保障,也为平台构建起长期生态竞争力。

AI驱动想象力,让创作与变现更高效
想要创作者持续稳定赚钱,除了多元变现方式,还需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商业变现精准度。在此背景下,AI不再是锦上添花的辅助工具,而是驱动内容产业从”人力密集”走向”智能高效”的关键变量。以往制作短剧或漫剧需要大量人力与时间投入,尤其是漫剧画面精细、分镜复杂,制作周期动辄数月。快手漫剧行业相关人士提到,今年上半年与制作方交流时发现,当前漫剧市场最大挑战在于”供给产能不足”。而AI技术正在迅速改变这一局面。
以快手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可灵AI”为例,它能够将角色设定、场景描述等文本自动生成对应的视觉图、分镜稿乃至宣传海报。新亮相的”造梦专家2.0″工具,更是一款从剧本撰写、分镜生成到成片制作的一站式AI漫剧生成平台。有了这样的工具,一个人甚至可以完成过去一个团队的工作。有制作方介绍,以往传统团队制作一部漫剧,一个数十人团队需耗时3-6个月,而用AI提效后,一个5-8人的制作组可在约一个月内完成60集内容交付。这极大地降低了创作门槛,使海量、快速的内容供给成为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AI在艺术审美和完成度上仍不能取代人,但对于大量标准化、快节奏的漫剧内容,AI正逐渐承担起基础性绘制工作。目前主流的2D动态漫剧,大部分中景、背景乃至部分动态效果已能由AI高效完成。这就能让创作者省去大量重复劳动,将更多精力放在核心创意和风格把控上。这也给了更多从业者机会。一位漫剧从业者表示,她明显感受到AI带来的结构性机遇。目前市场上成熟的漫剧团队并不多,讲故事的能力和批量生产能力有待提升,能熟练使用AI软件的人更是稀缺。许多团队甚至主动走进高校开课,培养自己的AI人才库。可见,AI不仅是工具,更是生产力的分界线。甚至有从业者认为,未来漫剧在产能与质量上的比拼,本质上将是各家AI技术平台化、流程化能力的比拼。
为进一步激发AI对内容生产的潜力,快手可灵AI相关人士表示,快手升级了对AI短剧、漫剧的扶持计划,通过联合出品、剧本合作、联合运营三大模式进行全方位支持。其中,首部联合出品的AI漫剧《梦境迷宫》即将上线。AI的价值不仅限于生产环节,它同样重塑了内容分发与变现效率。短剧和漫剧的成本结构类似,可分为制作成本和投流成本。投流在整个商业闭环中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作品能否获得足够曝光,从而验证内容潜力与回报空间。AI工具的引入,让投放过程从经验判断转向智能决策。比如快手磁力引擎推出的智能投放工具”账户智投”,能自动规划预算与投放策略,帮助作品精准找到初始用户。数据显示,借助该工具,部分内容的日消耗金额可实现数倍增长。另一个专为短剧行业设计的工具”短剧智投”,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海量老剧中智能挖掘有潜力的作品,使其重新获得流量关注,实现”翻红”。快手平台数据显示,该工具上线仅1个月,从3000多部老剧中挖出潜力股,日消耗峰值突破百万。
正如快手内部人士调侃:”大家可以卷,但一定要聪明地卷。”而善用AI,就是最聪明的卷法。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漫剧的大盘在1+(即收入高于投流成本)的水平,头部剧集可能会到1.2、1.3的水平。这意味着在AI加持下,漫剧正在成为一门更”轻”、更具增长性的生意。此外,AI还深度参与内容推荐环节,为创作者找到匹配的用户。大模型让平台的内容推荐变得更聪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都市””甜宠”等大类型标签,而是能”读懂”剧情走向、人物关系与叙事节奏,这种深度理解力让”猜你喜欢”越来越准。比如,当用户看完一部剧并产生付费或解锁行为,系统会基于剧情相似度,智能推荐风格相近的另一部剧,从而提升二次转化率。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内容更”对胃口”;对平台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留存与粘性;对创作者而言,则带来了更稳定的收入回报。
不难发现,快手的AI能力已深度融入从创作、分发到变现的全链路,AI正让创作变得更高效,分发更精准,收益更可持续。而在漫剧这个新兴赛道上,AI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生产力的革命。只要技术持续进步,这个行业就会不断诞生新的机会与可能。此刻,当短剧行业迈向成熟、漫剧成为新蓝海,快手正在用变现的确定性和技术想象力,为整个行业提供一条更稳、更长远的增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