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新总部位于国贸写字楼25层,却鲜有创始人徐小平的身影。这位67岁的天使投资人,却深度参与了办公室的设计。真格基金在过去12年间已搬迁三次,这次终于找到了长久定居的地方。徐小平特意启用了为自己家装修的设计师,这位曾经的音乐教师,以独特的审美打造了这座时尚空间。弧形玻璃幕墙和大胆色块构成了整个空间,几乎找不到直线,高迪的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15个椭圆会议室,每个都独揽一种夸张的明亮色调,从红色到玫红色再到紫色,无一不彰显着真格的独特个性。全员大会的地点设在进门左手边的大红会议室,搭配着歌剧院的环形座椅,为会议增添了别样的氛围。
徐小平不仅精心策划了新总部,还筹备了进一步的放权计划。真格基金由徐小平和王强于2011年创立,至今已管理7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亿元人民币。在运转12个年头后,真格基金悄然完成了核心决策层的更迭。徐小平不仅在管理上退居幕后,还主动降低了个人利益分配。2021年底,真格完成第7期美元募资,为了激励年轻团队,徐小平大幅减少了自己在该期基金的收益分成。“其实他提出想减到零,”真格创始合伙人方爱之说道,“我说你不能减到零,我也需要你。在一些重要决策上,我肯定需要他给我一些指导。”她和管理合伙人戴雨森目前是投资实际决策人;徐小平和王强将更多精力花在宏观战略、项目退出决策和团队搭建上。这或许是中国风投史上第一起交接案。VC入华20余年,一线基金尚无接班先例,大多创始人即掌舵人,以60后-70后为主,刚刚年过半百,对投资人仍是当打之年。徐小平算年纪较长的,生于1956年,这让真格更早要面临掌门人老去、遴选二代接班人的问题。而基金接班特殊性在于,风投业尤以个人英雄主义论,继任者如何成为又一领军人、又一面旗帜是关键。透过真格,也可以看到中国式交接有别于“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就是生意)的西方商业叙事,它还是有关信任、忠诚和门派传承的东方故事。年轻团队不免承压。“这肯定是所谓的‘big shoes to fill’(有大鞋子要填)。”两位合伙人说道。
01薛定谔的星期二
从许多层面看,真格是一家有特殊气质的基金。两位创始人是老师出身,参与创立了承载一代中国青年出国留学甚至人生梦想的新东方。他们不但是英语老师,还是人生导师,有着改写年轻人命运的无穷热情;更微妙的身份是,两人皆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千万不要小瞧其中差异——当好联合创始人前提是,“不是一把手的性格”,“不能天天想当一把手”,也就没了“一把手的问题”。种种迹象指向,两个有梦想感应体质、缺乏权力饥渴欲的人,塑造了一家有某种“反资本”、“反中心权力”特质的基金——这种文化,最终体现在接班上。那还是2016年夏天,王强等人筹备了一场欧洲游历之旅,为徐小平步入60岁祝寿。同年,方爱之第一次听他提及疲惫。此时,真格成立刚满5年,正在投第4期。在“双创”政策下,创业者数量成倍翻多、各基金迈出激进脚步,使本就是体力活的天使投资更兵荒马乱了。年逾花甲的徐小平,从早上10点开始排满会议,1小时1个,除午间小憩每天出席6到10个会。加之越到夜晚越兴奋的毛病,他日日开会到凌晨两点——就在这时,徐小平对方爱之提出,希望她独立判断一点。“如果觉得还行,不用再让他见了。”年轻投资人们没觉察异样。逐渐地,徐在每星期二举行的投资委员会上请假,理由是“昨晚没睡好”,而且频率越来越高。投委会堪称投资机构最重要业务会,能左右基金走向。这只是他保持距离的开端。时间来到2018年,真格投第5期,徐小平参与投委会的频次降至一半——真格合伙人刘元将此称为“薛定谔的出现”——“他有一半不来,你也不知道他是今天来,还是不来。我们会跟创始人说,你有可能今天会见到徐老师,有可能见不到。”这也是铺垫。1年后,2019年徐不仅不参与投委会,找他二次确认的项目也少之又少。事实上,一场平静的接班在内部进行着。它的过程相当漫长,超过5年,而且暗藏在含蓄隐晦的东方表达里。真格崇尚家文化。由于创始人的老师身份,内部人称徐小平和王强为“徐老师”和“王老师”,或统称“叔叔们”。作为接班人的方爱之,从第一天就参与基金框架搭建,她和叔叔们的默契是,从不谈论金钱或升职。“这些我就很尴尬。”她在真格的第一个职位是General Manager(总管)。而后,一旦有高级别人士加盟,叔叔会主动给她升职。拿2014年来说,基金新来CIO(首席投资官),叔叔立刻将她升为CEO(总经理)。“我甚至老跟他们说我不要这个CEO title,怪怪的,哪个基金还有什么CEO title?但他们说listen to me(听我说)……”她也从没听叔叔们严肃探讨过,何时退休、谁来接班、为什么是你这些话题。只是突然有天,两个人就漫不经心地说:“未来这个就是你的,你必须要……”。然后,它就这么发生了。“从我加入真格起,徐老师、王老师都经常讲:再过两期,基金就是你们的,我们未来所有carry(绩效分成)都会退到最少。他们是老师心态。当然,我们都知道接班的是Anna(方爱之),”刘元见证了徐小平退后一步、方爱之向前一步的全程,他回忆道,“Anna会觉得徐老师是刻意地step back(退后)。他可能很多话本来想在群里说,忍住了,单独私信Anna。”甚至在很早的时候,几个投资人就某个项目僵持不下,一起拿去找徐小平。徐突然来了一句:“那以后我退休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顿时会议室鸦雀无声。2020年初,基金即将届满10年,徐小平和王强酝酿了一件大事。他们决定“在年轻团队拔出领军人”、“树立一面新旗帜”。两人惊喜地出现在方爱之家中,通知她,并决定两天后在颇富仪式感的场合宣布。初冬的夜晚,真格正举行新年派对。员工被通知穿喜庆红衣装,到四季酒店一旁的酒吧餐厅。真格喜欢一种没有等级观念、其乐融融的氛围,一群人吃吃喝喝、玩狼人杀。四下欢快中,徐小平宣布,晋升方爱之为“创始合伙人”。对基金来说,创始合伙人相比管理合伙人多了一层创始人荣耀,大部分情况只有创始人自己独自享用。在内部看,方爱之的加授仪式是真格完成交接的一幕。方爱之眼眶含着泪水,上台发表了一场感性的演说。“我很感恩。”她后来说。台下,60双眼睛看向她,没流露太多惊讶。一位在场投资人谈到,那年,方爱之凭借投中小红书和完美日记,一时间在消费投资领域人气达到顶峰。虽然她是徐小平第一个投资学徒、也是真格CEO,但直到这两个项目才证明了她作为天使投资人的才华。徐小平借机急流勇退,把方爱之推了上去。(那年底,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登陆纽交所,市值最高超140亿美元;不过日后这家国货美妆公司市值一蹶不振,如今仅为5.33亿美元。)派对后,一场挑动全球神经的黑天鹅降临,却意外助推了真格交接进程。徐小平春节休假,新冠爆发,他索性进一步放权。方爱之毫无间隙地成为一号位,独立掌管基金运作。上述投资人觉得,这给权力过渡留出了空间。徐最后唯一参加的内部会,是星期一少数人列席的策略会,2020年他每周接入。不过1年后,他又开始重复“薛定谔的老把戏”——请假越来越多。在方爱之看来,“他一直漫长地在退出这些角色”。继方爱之独立掌权1年后,2021年戴雨森擢升管理合伙人,和方爱之搭班管理基金。同年,刘元和尹乐晋升合伙人。戴雨森曾是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这加重了该机构“联合创始人”的色彩——两代创始/管理合伙人,3/4曾任联创,这类人相比一把手往往个性谦和,长于辅佐,不那么迷恋权力。和徐小平一样,戴雨森也挥洒青春在创业路上,对CEO有过期待也有过失望,挥手作别公司时,不禁感伤落泪。他和两位老师有惺惺相惜之感。这种“联创”特质,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面对大多数组织敏感甚至暗流涌动的接班事宜上,该机构呈现出“让”的文化。说到“接班”,戴雨森流露一丝顾虑,“就好像是有一个权杖给了你”。但他转念一想说:“不得不说,确实,真格应该是(中国)一线基金里唯一完成这样一件事情的基金。”他用“这样一件事情”委婉回避了“接班”,一部分是出于对门派创立者的尊敬。另一部分怀疑则来自于,虽然徐小平主动让贤、淡出经营细节;但他留下的投资哲学、影响力和文化的味道依然强大,他的人生态度和充满智慧的话语,仍然为他的门徒们所回味。